☆、60更新(2 / 4)
才先放弃了上军校的想法。
兄妹几个都个四百多分,只有英语拉了点分数。兰欣的大嫂也将近四百分,这样的分数已经达到了他们报考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他们家这样的,算是区里独一份了,自打考试成绩出来,知道人把兄妹几个传得神乎其神。都说他们脑瓜子好使,博闻强记。有人还打趣老沈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二哥,读军校出来就有军衔,比学兵哥当兵熬资历不知好多少倍,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多少人想上还没机会呢。你不想想,读军校的同学也是战友,以后能结交多少铁哥们,绝对能认识几个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好朋友。”兰欣调侃二哥,惹得大哥和嫂子笑得开怀。
“还有,你在军校能练功夫,出来后身手绝对差不了,一人能撂倒大哥这样的十几个。”
沈二哥确实喜交朋友。原来没事的时候,经常不着家,都是出去找一般大的发小玩。
“兰欣,你大哥没这么窝囊吧……”沈大哥作委屈状。
沈二哥一听能学功夫眼睛亮了,忙不迭点头说:“好妹子,你不用劝我了,二哥我就上军校了。像你说的,咱们凑在一个城市,平时也能相互照顾。”
兰欣说了这么多好话,二哥确实不想反驳了,她成功地动员了二哥,成为迈向军校大门的一员。就能练身手这一点,他这军校还非上不可了。再说了,等他和大哥一走,家里少了两个壮劳力,同样少了两份收入。听妹妹这样劝说,他再不同意,就有点不知好歹了。
兄妹几个商量好了,就把各自的想法给大人汇报了一遍。沈爸沈妈其实不咋明白上大学的细节,他们哪知道什么专业好。他们就认个死理,能考上大学就是好的。对于孩子们想去首都上大学,他们觉得脸上有光,是大喜事。
也是,人生四大喜之一就有“金榜题名时”,不只高中的人高兴,家人同样开心自豪。
首都可是农村人一直向往的地方。提起首都,自然少不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还有北京□。提起这个,不免想起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爱北京□,□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兰欣把自己的考虑给家人说了:“爸,妈,我觉得哥哥和嫂子也去首都上大学好了,我们考的分数高,肯定能上个好学校。一家人在一起,也能互相照应。”
沈爸觉得自己孩子去首都上大学,那是倍有面子的事儿,十里八乡也没几个,别说一家出好几个大学生了。这几天,沈爸沈妈是做梦都想笑,这辈子都没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