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日蚀苍黄 第十五节(3 / 8)
现在太傅袁隗没罪,公卿百官也没罪,这罪责突然就成了我一个的了。这世上有极度无耻的人,但董卓没有想到这世上有这么多极度无耻的人。
如果自己当初没有进京,没有主掌国事,自己还会是大汉国的奸佞吗?董卓认为自己的下场好不了那处,不要说当初自己周旋于洛阳个权势之间、得了个两面三刀的罪名,就是凭自己手上的军队,士人也会把自己打倒在地,势必要杀之而后快。看看士人对骠骑大将军的态度就知道,骠骑大将军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大汉国最大的隐患,认为此人不杀就不能保住大汉社稷。董卓想想就不寒而栗。武人难道当真就比士人矮一截?这江山是武人打下来的,为什么最后反而要跪倒在这些士人面前,任由这些士人践踏凌辱?
众口铄金的道理董卓明白,这次如果不把这些士人彻底击败,自己将永远遗臭万年。你们说我董卓乱政,说我将死无葬身之地,我就不信这个邪了。我这次就要把这天地倒过来,我要让你们这些士人遗臭万年。举兵叛乱的不是我,乱政祸国的也不是我,该谁的罪名就该谁承担。
董卓决定迁都。
※※※
当董卓把自己的决定告诉李儒和田仪时,遭到了两人一致的反对。
李儒说,此时迁都,对社稷的破坏显而易见。长安自赤眉火烧之后,宫室尽毁,两百年来也没能重建,如果迁都长安,不但要耗费大量的钱财修建宫室,还要重建大大小小的府衙,这对今日的大汉国来说根本无力承受。大人要想击败士人,扬名青史,首先是要完全控制权柄,其次是要治理好国家。迁都之举,却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则大人有损毁社稷的罪名,二则此举更加坐实了士人对大人的诬陷,三则激起了众怒,叛乱州郡会更多,而骠骑大将军也会毁弃承诺,倾尽全力南下阻止大人迁都。洛阳如果被攻陷,大人即使占据了关中之险,但权柄又有多大?实际控制的州郡又有几个?还奢谈什么治理天下?
“大人迁都,于国于己没有任何好处,相反,正中了士人的诡计,从此大人权柄尽失,罪恶滔天,当真要遗臭万年了。”
田仪也说道,大人迁都,无非是想利用关中之险阻击叛军于潼关之外,利用西凉的根基继续把持权柄,或者说得更难听一点,大人还想利用迁都洗劫关东,获得大量财物,但正如长笙所言,大人会因此犯下毁国之罪,成为举国之贼。大人偏安一隅,要权柄没有权柄,要财物没有财物,会活活憋死在关中。大人久经战事,谋略出众,怎会行此取死之计?叛军分散京畿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