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1 / 7)
赵璨既然是要为平安正名,自然就不能只是自己安排好了就算完,必须要将这件事公诸于众,让天下人都知道才行。
所以很快他就颁布了圣旨,将平安册封为护国神师。
同时赵璨还让人在民间散布流言,甚至在一些三流小报上登了揭秘的文章,将当初先帝临终托孤,长春真人将小徒弟留下辅佐新皇的故事说得惟妙惟肖。
而且故事里又隐隐暗示,皇帝登基之后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新政推出,其实正是这位护国神师在背后推动。只不过护国神师为人低调,而陛下则始终不知情,所以才不为人所知。
且不说这个看上去满是漏洞的故事,光是护国神师这个称呼就让平安一脸黑线。
他本意是要破除迷信,让人们相信科学道理不要被糊弄啊,为什么最后自己反倒成了迷信头子?
护国神师这种称号一听就是那种招摇撞骗,蒙蔽圣听然后弄权耍诈的人吧?
也不知道赵璨究竟是怎么跟朝臣们沟通的,这么荒谬的圣旨,竟然也没有大臣跳出来上书反对,真是奇了怪了。
实际上平安不知道,赵璨原本想要做的远不止如此。
他本来是希望彻底抹去平安从前作为太监的经历,然后为他编造个合适的身份,最后再赐个同进士出身,封个能够御前行走的官职,让平安堂而皇之的立于朝堂之上。
这样,数十年后,当早年的这些事情都已经在时光之中化为烟云,知道这些隐秘的人不多,自然便能将事情彻底瞒过,让平安以朝中重臣的身份留名与史书之上,与自己传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
这才是赵璨理想之中的解决办法。完美,而且不留痕迹。
但是理所当然,他遭到了朝臣们的全力反对。
文人们犯起倔来是一点道理都不讲的,他们宁可身死,也绝对不允许平安一个阉人以文臣的身份立于朝堂之上。对他们来说这简直是把整个士林的名声踩在脚下。这一点,就连跟平安交好的几位官员,也不得不隐晦的开口劝说赵璨。
赵璨希望这件事能够和平解决,否则他一意孤行的话,闹大了以后想要遮掩就不可能了。万一哪位文臣一时脾气上来了撞柱死谏,那么赵璨就永远不可能为平安正名了。
所以最后他也不得不妥协,答应各自后退一步。于是就变成了现在这个结果。
虽然有些荒谬,但朝臣们宁愿接受宫里住进了一个装神弄鬼的道士,至少这样一来,最多只能说是赵璨这个皇帝被人蒙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