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南的悠闲日子(1 / 7)
其实现代人对古代的科举不甚了解,总会以为科举制度非常死板,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事实上科举考试的科目也是很多的,有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等等,另外偶尔有些朝代还有武举。像清朝还开过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经济科等。
其中进士科和明经科是科举的主流,考试内容则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
其中贴经这个部分从童子试贯穿到会试,相当于是对士子们基本功的考察,所以非常重要。基本上要求全对才能够考过。
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脑子灵活些,出口成章,引经据典都很容易。
平安自己不认识这样的人,身边的朋友们好像都是有事问度娘,自己能够记得多少却很难说。但平安听说过,钱钟书先生编《管锥编》的时候,身边是没有任何资料的,全凭记忆力。这样的文学素养简直令人肃然起敬。
所以说网络的发展,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平安曾经在不少文学作品中看到过,在网络发展到极致之后,纸质书籍已经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存储。之后人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因为储存这些资料的服务器被损毁,导致人类文明断层。
虽然脑洞很大,但是也未必不可能发生。
扯远了……对于平安来说,他现在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才。
出口成章,不用翻书就能说得出哪个典故出自某某书,厉害一些的,甚至连第几页第几行都能说得出来。这就省下了大量的翻找资料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编书的效率。
平安自己做不到,但温家人也好,他们找来的这些才子儒师们也好,对他们来说,做到这一点好像特别轻松。
所以平安一开始的时候还能以“顾问”的身份去指点一二,后来发现人人好像都比自己更强,自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一时之间简直生无可恋。
之后除非是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事情,温老爷子派人过来请他,否则平安轻易不肯过去受这个刺激。
被戳到短处的人伤不起。
从来都自诩自己是“脑力工作者”的平安赫然发现,如今自己更适合做的居然是“体力劳动者”。那就是去施工现场监督图书馆的建造工作,同时也考察一下建筑公司这边,看看管理上或者执行上,是否还有什么可以调整的地方。
除此之外,需要平安操心的事情并不多。所以平安陡然发现,自己居然又空闲下来了。
闲下来的时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