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隐士住在终南山(2 / 8)
原来是终南山。”平安说,“只是曾闻其名,竟不知道原来就在京城之外。”
说到这个,他忽然想起一个典故来。
唐朝时,书生卢藏用因为没有考取进士,便和哥哥卢征明隐居终南山。他通过此举而贤名遍传天下,后来果然被唐中宗请入朝中做官。自此以后,许多人都效仿卢藏,隐居在终南山上,但目的并不是真的归隐,而是以求闻达。入李白杜甫这样的历史名人,也曾有过类似经历。
后来卢藏用的好友司马承祯想退隐天台山,卢藏用建议他隐居终南山,言:“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
司马承祯答曰:“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
后世遂以终南捷径来比喻追求名利或达成目的的捷径,带有讽刺意义。如果真的要隐居的话,天下那么多的名山大川为何不去,偏偏要隐居在京城门口的终南山上?
不过,大楚显然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典故,所以张东远对于山上隐居的士人们,还是满怀崇敬的,“终南山乃有德之士隐居之所,怎么可能被私人买下?”
平安便面露愧色,“是我见识短浅,贻笑大方了。”
不过,他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便不着痕迹的追问道,“不知道这山上都有哪些名士隐居?”
“如今山上住着十几位隐士,不过最出名的,还是前朝傅家的后人傅彦先生。他今年才过天命之年,淡泊名利,只一心为经义作注疏。如今已是著作等身,令人钦佩。此外几位名士,也多与他交接,各有所长。”张东远还没有说话,皇帝已经开口道。
这贤达的名声都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去了,平安越发的觉得这些人未必就真的那么坚定的想要隐居。或许他们未必想入朝为官,但是对于“青史留名”这种文人的终极梦想,显然不会一点野心都没有。
有野心就好。就怕他们真的淡泊名利,住在这山上就不愿意离开了。只要心里还有想法,那就有运作的余地嘛。
平安这么想着,便问,“陛下莫非不曾下诏,延请这些名士入朝为官?”
皇帝闻言叹了一口气,“这些清流士人,不可以名利相迫。朕登基以来,前后下过三次招贤令,可惜……”一次都没有得到响应。所以现在皇帝早就死心了。
平安想了想,似乎上次京城文会,这位傅彦先生竟也没有去参加。要知道他就住在那么近的地方,来往便利,这样的盛会居然也忍得住!看来走皇帝这条路是不成了。
不过平安忽然记起,在文会结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