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后备干部(2 / 3)
象,他说的是:“对于高建彬,我认为是一个富有进取心持身端正的年轻人,处事有原则而不死板,对于经济上的能力和善于改革的思路是有目共睹的,扎根于基层融入到乡村里,把广大群众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是年青一代党员的优秀代表。人无完人,他的缺点是目前个人的亮点很多,但是对于党建工作还没有什么建树,这也是年纪太轻经验还不足,没有能够全面的发展。”省委党校的教授和辅导员都依次受到了罗嘉民的亲自接见询问,当然除了高建彬外还回答了几个干部的学习状况,这次谈话足足用了一天才结束了,临走的时候这几个人都被要求严格保密,不得向任何人透漏这次的谈话和内容。
等到罗嘉民走后周国林也是有些感慨,才是一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啊,怎么就这么走运得到首长的青睐了,总的来说高建彬这一次被海州的上访事件冲到了最巅峰,引起了最高层的注意,以后他的道路要比一般人要坎坷的多了,中央对于后备干部有着明确的使用选拔规定,高建彬不可能一步登天的,有着资历年龄等诸多的限制条件。
这个小子的起点起的很好,第一是到一个贫困的地方任职,当时的石桥镇可是有名的贫困乡镇,这与后备干部的要求是吻合的。第二是到最基层的单位工作,这也是其中一项要求,后备干部必须要有基层工作的经验。第三个是年纪轻,这也是一个要素,党中央大力提拔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的队伍,特殊情况下高建彬是允许到地市级的干部队伍里任职的。当然年龄小了也是有着劣势的,那也代表着工作时间短,实践水平不足,理论知识层面较浅。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马列主义、思想以及伟人设计师的理论理解不到位,当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规党法更是吃不透,所以必须要不断的加以培训和学习,因为海州市委的不断推荐,加上对农业改革的突出贡献,周国林特许了高建彬进入这次的进修班,然而这一点恰好又是后备干部所需要的。特别是这个年轻人得到了民心,这一点正是现在许多当的干部做不到的,或者是梦寐以求的。估计这才是首长看重他的原因。
高建彬什么也不知道,他最大的好处就是居安思危,他知道自己现在的成绩已经远远的超越了许多人,枪打出头鸟的事情还是很清楚的。站在悬崖边上跳舞,再好看潇洒又有什么意义?有人曾经说过一句话:闭门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他认为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至少常常思考一下自己的不足与过失,对于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是大有好处的。现在的他唯独一个死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