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2 / 10)
要看呢?他要看的是什么呢?
奥布莱恩是在延续叶子农的思维,而这种延续有他自己的特定目的。他认同关于“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这个认识,他也认同“出离立场的观点在‘场’的圈里无‘场’可立”这个观点。假定可以把这些认识或观点作为原理米使用,那么基于这个原理,如果面对一个“出离立场”的事物,众生有多少立场和好恶就也应该有多少视角和解释,也就应该有多少反感和排斥。
100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在奥布莱恩看来这是一个能把绅士变成魔鬼的的价码,况且叶子农还不是绅士。如果这个价码对他不起作用,那就说明一定还有比这个价码对他更重要的东西。那是什么呢?自由!那么什么是叶子农的自由呢?就是你不在公众视野里,没有公众评价,没有公众要求,没人知道也没人在意你是谁。
一条思路正在他脑海里游荡,由远到近,由朦胧到清晰。
他拿出电话号码本,查到一个叫“鲍尔森”的电话,鲍尔森是他的朋友,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一起工作过11年,是位亚洲问题专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非常了解。
拨通电话,奥布莱恩说:“是鲍尔森吗?你好!”
电话那头的鲍尔森说:“噢,是奥布莱恩,你好!你好!”
奥布莱恩说:“你是中国问题专家,向你请教个问题。”
鲍尔森说:“你说。”
奥布莱恩说:“中国的‘老百姓’这个称呼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对军人和官员以外的普通民众的通俗叫法,就是平民的意思。”
鲍尔森说:“是的,是这个意思,很准确。”
奥布莱恩说:“哦,那我就知道了。打扰你了,谢谢!”
挂了电话,他接着又往公司公共关系部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女士。奥布莱恩说:“请帮我查一下,迪拉诺公司有史以来都对哪些社会团体有过3次以上的大额捐助,是3次以上的,大额。把这些名单统计出来,打印一份马上送来。”
女士回答:“好的,请您稍等。”放下电话,他把桌上的豆子收起来,从笔筒里拿出一支铅笔在纸上停顿,显然是想写点什么,想了想写下一行字:这个人只要一不是老百姓,就算完了。
刚刚写下这行字,他马上把这张纸塞进旁边的碎纸机里销毁了。
奥布莱恩索要的捐助资料都在公共关系部的计算机里,只需输人相关指令就可按指定分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