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稳固发展【二合一】(2 / 7)
近四十万正规军,皆划入了天策府辖下,将兵权牢牢捏在手中。
面对这样一位性格强势、横扫天下,且手握四十万兵权的年轻君王,谁敢冒这个大不韪,与这位新王作对?
新君赵润,这绝对魏国有史以来最具权势的君王,同时,也是承载着千千万万魏人希望的雄主。
因此,除非这位君王要逼死国内的贵族势力,否则,后者是绝不敢、也绝不会与这位新王作为的。
既然来硬的不行,那么就来软的。
一时间,梁郡的贵族、世家子弟纷纷奔走,拜访大梁的朝中大臣,以及新君赵润最亲近的兄弟,比如燕王赵疆与桓王赵宣。
此时的燕王赵疆,在参加过其父赵偲的丧礼后,已返回了山阳,并且将母亲「孙贵姬」也接到了山阳县赡养,让母亲每日能看看儿孙,减少几分思念先王的痛苦。
对于这些频繁来拜访自己、希望自己出面阻止朝廷迁都的国内贵族们,燕王赵疆不胜其烦,怒道:“迁都之事,自有陛下与朝廷自己的考量,本王乃是驻边之将,岂有干涉朝廷事务的道理?!”
再然后,燕王赵疆索性强势地对外表示拒不见客,一门心思地训练军队。
毕竟这会儿,他麾下山阳军有一部分便派到邯郸驻守,驻扎在山阳的军队并不多,因此,他也希望能将山阳军扩充成「五万编制」的军队——魏国目前的一线正规军,几乎都是五万人编制。
而与此同时,已返回安邑的桓王赵宣,亦遭到了这些人的骚扰。
不过相比较燕王赵疆,桓王赵宣的性格较为内向收敛,当然做不出似他四哥赵疆那般直接将前来拜访的宾客赶出府邸的事,于是他索性装病不出,对这件事不发表任何意见。
这两位驻边的王爷袖手旁边,这让梁郡的贵族与世族们又是气愤、又是泄气,虽然说新君赵润尚有赵弘礼、赵弘璟、赵弘殷等兄弟,可问题是那些位王爷与那位新君的关系并不亲近,插不上什么嘴啊。
想来想去,这些贵族世家子弟又去拜访了安陵的赵来峪,即赵润的三叔公。
毕竟这些年来,皆是赵来峪在从中调和赵润与国内贵族的矛盾。
而对于这些人的来意,赵来峪表示十分诧异,他笑着说道:“朝廷迁都,肯定是为了更好使我大魏得到发展,而只有我大魏变得更加强盛,诸位才能得到更大的利润,因此,老夫以为应该诸位应该支持才对。……至于迁都一事对诸位的影响,老夫不明白,三川郡那边多的无人荒置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