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成都(2 / 4)
而任命陈庄出任蜀国相国。
秦国吞并蜀国以后,更加富庶和强盛而轻视周围各国。同时秦王接受张仪建议,修筑成都县城。
纵观历代建城,或凭山险。或占水利,只有成都既无险阻可恃,更无舟楫之利。且城址在平原低洼地方,潮~湿多雨,附近更多沼泽,惟靠人力来改善。
为了筑城,蜀人曾在四周大量挖土,取土之地形成大池,著名的有城西的柳池,西北的天井池、城北的洗墨池、万岁池和城东的千岁池,既可灌溉良田,养鱼为粮,更可在战时作东、西、北三面的天然屏障。加上由秦昭王时蜀守李冰建成的都江堰,形成一个独特的水利系统,一举解成都平原水涝之祸、灌溉和航运的三大难题。
成都本城周长十二里,墙高七丈,分太城和少城两部份。太城在东,乃广七里;少城在西,不足五里。
隋初,成都为益州总管府,旋改为蜀郡。
大城为郡治机构所在,民众聚居的地方,是政治的中心,少城主要是商业区,最有名的是南市,百工技艺、富商巨贾、贩夫走卒,均于此经营作业和安居。
李志常有意探听蜀中虚实,自然事先了解巴蜀的势力。
原来隋政解体,四川三大势力的领袖,独尊堡的解晖,川帮有‘枪霸‘、‘枪王‘之称的范卓和巴盟的‘猴王‘奉振,举行了一个决定蜀人命运的会议,决定保留原有旧隋遗下来的官员和政体,改蜀郡为益州,以示新旧之别,由三大势力为新政撑腰,不称王不称霸,等待明主的出现。
四川受山水之险所阻,兼且民风淳朴,热爱自给自足的生活,偏安有望,却是无缘争霸。因此几大势力达成一致意见,其实也是川中居民共同的愿望,
李志常入城时正好是黄昏,今夜正值中秋,天高气爽之余,成都内花灯密布,人流来往,一片繁华。这种怡然自足的生活气息,即便天下中心洛阳城也比不得。这种百姓对生活的热忱,以及无忧无虑的生活状况,缓慢的节奏,更符合道家治理天下清静无为的中心思想。
在人潮人流中,李志常随着人潮到处欣赏的成都的景色,心中升起愉悦新鲜的感觉,这种对生命热烈的张扬力也是他许久以来都欠缺的。李志常还是第一次来到成都,没想到这种城市居然有这种非凡的魔力。
他心中有些明悟,纵然这世界只是一时的幻象,但其中的动人精彩岂能尽用幻象来解释,一种你当它是真便是真,你当它假便是假的豁然感悟发生,同时心底也仿佛打开一个不可测度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