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出征(2 / 4)
至于卫青,反因着实在年轻,又未现功绩,全凭是皇帝膝下唯二两位公主的舅父之故,方没人讽刺。
但窦婴犹有疑问:“韩嫣祖上……”
顿了顿,到底将什么降了匈奴、还死在犯边之时的先人往事含混过去,只道:
“韩嫣这些年虽也熟习兵事,还弄出这些东西,总是针对匈奴为主,那百越之地,每多山林,又瘴毒丛生……”
大概也是看在这些新式武备的份上,素日便是面对先帝、太皇太后这般boss都该顶就顶的魏其侯,言语间也难得留了几分余地,连韩嫣或者很可能纸上谈兵、又或者不适应行军艰难等话,都说得十分委婉,最后更是直言:
“韩王孙之功,不足以为功人,却不应以功狗之劳量之。当可封侯。”
所谓功人功狗,出自当年高祖杀项羽、定天下,诸臣争功,而高祖盛赞萧何、诸人不服之时,高祖的一番言论。
大致上是用打猎时,猎人和猎狗的配合做比较,将“功狗”比喻为一件事情的直接实行者,“功人”则是组织一件事情、促使其功成的指挥者,以此论证虽然攻狗可凭汗马之劳、攻城略地之差衡量高低,功人则只持文墨议论,无具体下城几何、俘虏几万做直接衡量标准,但谋略作用却应在实行之上。
窦婴此言,竟是将韩嫣推到仅次于高祖之萧何的高度。
还是当着众多“攻狗”之面!
偏他此时,连丞相都不再是。
确当得起“不识时变”四字评价。
这般言论,毕夏震本该喜欢,可惜没能听明白;
韩嫣倒听明白了,却未必不会觉得这帽子太高了点,尤其这么说的居然是魏其侯!
至于其他“攻狗”……
呵呵,那心中滋味何其美妙,不言也罢。
程不识对韩嫣也算亲近,都无法完全赞同窦婴这话。
如李广之流,多年征战却不得封侯的,更是不免心酸。
最终还是韩嫣识趣,固辞不受,只咬死了要尊太皇太后之命、体皇帝之意,出征闽越。
窦婴见韩嫣不听劝、皇帝更坚持,眉峰几蹙几舒,到底不再提韩嫣封侯之事,转而与李广程不识等人,很是商讨了一番马具弓箭的保密工作。
韩嫣帅师闽越,就这般成了定局。
在毕夏震来之前,刘彻虽给太皇太后压制着,驱逐匈奴的大愿未能实行,私底下却一直没放弃厉兵秣马——
建章营骑、羽林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