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有人正在打劫您的金库(3 / 4)
如今已经年过古稀的皮埃尔·米腊博依旧严守家族传统,作风行事依旧异常低调,连着装都带着古老的中世纪风味。
在这个美丽的傍晚,他坐在广阔的庄园草坪上,看着自己的儿孙欢快的在一起准备一场家族野餐会,为的是庆祝他的72岁生日,可内心却在思考着另外一件事关家族命运的大事。
作为全欧洲最富有的家族继承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像一条毫无波折的直线,富足、低调、奢华而又快乐。
可72岁对他来说仿佛是一道轮回,人生到了这一天,却不得不面临家族命运的拐点。
当初家族致胜辉煌的法宝,如今却成了家族命运的拐点,许多事情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显赫的米腊博家族的明天到底还有多远?
昔日恪守秘密是瑞士私人银行之所以被全球富人认同的“法宝”,如今也逐渐失去往日的色彩,其中原因值得玩味。
近年来,其他银行保密制度严格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向瑞士发起了严峻的挑战。
恪守秘密带来了另一个极端,招致许多带有阴谋论色彩的猜忌。
一方面,国际社会普遍怀疑瑞士银行藏有大量“来路不正”的存款与贵金属。
例如著名的“纳粹黄金”传言:二战时期遗留在瑞士的无人认领资产究竟有多少,外界一直众说纷纭。
尤其是在近年,为了结米国政府与瑞银的官司,瑞士议会通过了向米国移交4450个银行账户信息的决议,一时之间掀起轩然大波。
此事给瑞士银行业带来极大的不安,更令私人银行气愤的是,两家“国有银行”——瑞银和瑞信都在swift董事会中派有代表,也就是说这两家银行早就知道并默许了米国监听swift数据的行为。
此事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各种或真实或臆测的消息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
人们对瑞士银行业的多年积怨瞬间爆发,很多人断言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将被撕开一个大口子,更有人说这个传统已经不适应目前的新形势,应当入土为安了。
震惊全球的金融最大欺诈案麦道夫案的爆发,也令包括花旗、瑞银等全球最顶尖的私人银行深陷信任危机。
同时来自其他国家的税务部门的指责,也成为到目前为止瑞士私人银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就在今年,瑞银一名雇员向米国当局检举,指出前雇主曾协助两万名外国公民逃税,涉案金额达200亿美元。从而引发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