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七章 政治体系(2 / 4)
全雄也有些印象,这个人是属于中国财政体系里的杰出三代角色,虽然人只有四十来岁,但是前几年就提出了不少改革方案,在经济发展司任职期间更是因为成绩卓越,被破格调任到财务部任职税务司司长一职,算得上已经是半只脚踏入了政务院高层体系当中了。
中国官员的任职是专业姓非常强的,就算是传统官僚大多数也都是有一技之长而且普遍局限在所擅长的领域里任职,这种情况在中层以下更为普遍,比如说某个市政斧当中的主官工商的工业委员会会长,是很少说会被调任到某个县去当什么县长,或者当提拔当市长之类的,他的晋升途径绝大多数机会还会是在工商体系当中,比如提拔到省工商司、财政司等部门任职,很少出现跨行业发展。他们中那些年轻有位的年轻官员,奋斗目标就是进入中央部门中任职,比如经济发展司、工商部、财政部等部门,而当上了这些部门的头头,也就是等于直接进入内阁了。
实际上,当陈敬云选内阁成员的时候,就更为注重候选人的特长的,他绝对不会因为所谓的资历就提拔一名官员进入内阁的,考虑内阁成员的时候更多考虑的还是他们的特长,要不然这几年内阁成员也不会陆续出现专业学者、企业高管的人称为候选人并进入内阁的了。
在1945年的今天,公务员和政治家更是两个区别甚大的两个群体。简单来说,政治家比如那些普选出来的市长、又比如那些掌控省立法和财长大权的省议员们,又或者是国会的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们,再加上内阁成员,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政治家。而其他政斧机构里办理具体事务,不靠选举产生而是由上级直接任命的官员,比如省税务司、省警察司等部门里的就都是公务员。
1945年的中国政治体系实际上是相当复杂而混乱不堪的,首先中国是实行的一党政治,也就是说国内以及各省议会里,绝大部分都是中国社会党的党员,再加上极少数的无党派人士。在中国除了中国社会党外,没有第二个合法党派,一些反对派都只能是在地下活动。
但是尽管是一党制,不代表着选举的时候就没有竞争了,而这就是所谓的党内竞争。中国的一党制只在选举陈敬云为总统的时候才会出现全员投赞同票的事情,至于其他议案,尤其是关乎到一些经济、地区就业等重大问题的时候,照样闹的沸沸扬扬,议员当场打架扔高跟靴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尽管是一党制,但是却因为选举以及利益等诸多因素,导致在中国社会党内形成了诸多子派系,这些派系没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