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h1直升机(2 / 4)
上的限制。
在固定翼上,发动机成为了各国新式战斗机研发的最大限制,,美国和英国在这方面压力不大,德国人虽然前期的液冷发动机不错,但是随着英美两国大量采用涡轮增压器后,德国人的机械增压器因为姓能不足就很难继续对抗英美两国的先进战斗机了,尤其是在高空之上。曰`本的就不用说了,航空发动机水平乃是几个主要参战国里头垫底的几个之一。而中国呢,风冷发动机水平以及液冷发动机水平对比英美还是略有不如,但是在很关键的涡轮增压器上却是和英美齐头并进。所以在活塞发动机的水平上,差距虽然还有但是依旧可以克服。这也就导致了中国的各式飞机研发中会极大的考虑的气动布局等因素,但是又不需要和曰`本人一样因为发动机推力不足而大幅度放弃机体强度和姓能。
中国的螺旋桨飞机在姓能上都是比较中庸的那种,除了B19这个核弹运载机外,其他的作战飞机都很少走极端设计。
但是话又说回来,中国的各种新式战斗机研发基本都比各国提前了几年,中国的F4战斗机以及F5/F8战斗机基本都是领先了几年,而等美国人能够弄出来抗衡F5以及F8战斗机的战斗机时,中国都已经开始批量装备喷气式战斗机了,并继续保持着陈敬云口中的代差优势。
如果说活塞发动机的水平中国还只能位居世界第三的话,那么中国的喷气式发动机水平则是毫无悬念的世界第一了,当德国还挣扎在突破一千公斤级别的轴流喷气发动机,当英国人还挣扎在几百公斤级别的离心式喷气发动机时,中国的喷气式发动机研发计划已经瞄向了两千公斤级别的轴流喷气式发动机了。
不管是螺旋桨固定翼飞机还是喷气式固定翼飞机又或者是旋翼机,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动机。
这一点在直升机上尤为如此,直升机的概念在一战前就已经有了,但是为什么一直到二战期间才有直升机投入实用呢,就是因为发动机的水平不过关。
而到了1942年的今天,基础技术的极大进步使得发动机的水平大大提高,如此一来各国的直升机研发很自然的也就走上了正规,德国那边已经有好几款的直升机投入了使用,美国那边的VS300直升机也完成了首飞,其改进型VS316已经获得了美国陆军航空兵的订单,编号为R4。然而在1942年上半年时的现在,不管是德国还是美国的直升机研发和服役都处于一个比较原始的状态,德国人的Fa223重型运输直升机虽然姓能优秀,但是还有很多的技术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