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筹集军费(一)(2 / 4)
之间社会精英,这里头说的精英是指那种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有着国内大学或者国外留学学历的那种,军方中的中层将领、文官系统中的大量中低层公务员、经济体系中的中坚角色。这一群人是对陈敬云读才最为清楚的,也是最为反感的。
其他的群体中,年轻人嘛不用说了,年纪还轻的他们恨不得把陈敬云当成神来拜,不管是辛亥年还是建国初期又或者是三十年代甚至现在,其实陈敬云最为坚定的拥护者并不是某个阶层的社会群体,农民或者工商之类的,他最为坚定的拥护者是十三四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年轻人。如果陈敬云需要,他完全可以在这个年代发起一场年轻人主导的文化小革命。
谁没个年轻的时候,十五六岁的男孩子总是热血的,在学校了被那些陈敬云的各种各样伟大事迹洗了脑后就变成陈敬云的坚定拥护者了,然后发誓为了陈敬云而读书……
当时间逐渐过去,等他们不再年轻了步入中年的时候,那份热血就没有了,所思考的更多是利益得失的问题。
而说到利益,那么就可以回归到我们先前所说的那个社会中坚群体中去,那些社会精英们绝大部分也都是年轻过的,当年也是跟在陈敬云后头口水横飞的喊过“华夏复兴万岁!”而现在年纪大了,没有了热血,自然而然的也就对陈敬云常年挂在嘴边的华夏复兴没有了热情,然后很自然的就是发现了陈敬云的读才行为。
但是对陈敬云读才行为的反感就代表着他们反对陈敬云吗?
不是,人啊,总是矛盾的,当热血激情的年代过去后,人更多的就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问题,那些四十岁多的社会精英们在反感陈敬云的时候如果要把陈敬云赶下台,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我能得到什么?我会失去什么?”
当这种疑惑扩大后,他们又会产生其他疑惑,比如如果没有了陈敬云,谁还能够带领中国进行华夏复兴的伟业,谁还能够让自己的财富越来越多,谁还能够让自己的军衔越来越高?
进而延伸出其他的疑惑,如果没有了陈敬云换成了其他人上台的话,那么我们如今的地位是否能够保证,后来者是否会陈敬云一样支持工商界,后来者是否会和陈敬云一样坚定实行土地改革以及农业化肥补贴政策?
当这些都成了疑问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他们没有第二个陈敬云让他们所选择,对于这个时代的他们来说,陈敬云依旧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现在对于中国人来说,陈敬云是否读才已经不是重点,重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