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芬兰绞肉机(一)(7 / 8)
转化为军事力量潜力。
如果说中国能够和美国有着边境接触的话,哪怕陈敬云也不会担心太多,大不了上千万陆军推过去就是了,但关键的是美国所处的北美两边都是海洋,这样战略上的优势几乎让美国处于了不败之地。
哪怕是短时间内处于劣势,哪怕美国的士兵都是少爷兵,但是只要敌国无法打击他们的本土工业基地,基本上就不可能战胜美国,毕竟人家一个人开两辆坦克,一个人开两架飞机,还打个毛啊!
真正要战胜美国,实际上办法就是一个,那就是等核弹大规模量产后,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核弹研发出来就可以了,而是说核弹量产化,也就是说需要的核弹不是一枚两枚,而是几百枚几千枚,这些核弹轮着扔下去后把美国炸成废墟基本就可以取得胜利了。当然了里头还涉及一个核弹小型化以及洲际导弹的事情。不过这都不是必要的,哪怕核弹无法小型化也弄不出来洲际弹道导弹,但是把核弹装上超远程轰炸机一样可以用,凭借中国目前的航空技术,弄出一款航程达到上万公里的轰炸机不算什么难事,只是现在没有这个需求而已。
发展核打击力量中,最难的不是核弹研发,不是超远程轰炸机,也不是洲际导弹,而是核弹的量产化,核弹的量产化所需要的技术就不用提了,更关键的是几乎海量的资源投入,不是顶级的国家国根本就玩不起来,以二战时期的技术,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弄一两枚核弹没什么问题,但是要弄出几百枚核弹来,四十年代里就有些难度了,历史上美国那么顺利而且在冷战的威胁下才在五十年代后期完成核弹的量产化,那个时候美苏的核威慑才成为现实。
在那之前,核弹不过就是大点的炸弹,而且还是扔掉了就没第二颗的那种。
因为中国和德国有着众多的贸易,战争爆发后中国通过中立国向德国运输大量物资的事情也是瞒不了人,不过他们对此也没有办法,这一次向芬兰运输军事物资,英法两国害怕这些物资是运输到德国去的,也是派出了军舰拦截,结果自然是遭到了伴随护航的中国海军舰艇的强烈反对,甚至进行了实弹威胁姓射击,而随船的芬兰人也是极力解释,最后才算是通过了英法海军的拦截。
于此同时中国向苏俄提出了最严肃的外交抗议,不过斯大林这次也是无赖了,对中国的威胁不管不问,直接对芬兰出兵。当然出兵芬兰的时候,苏俄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上百万大军也是处于战备状态,随时应对中国可能发动的进攻。
但是中国却是没有主动进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