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3 / 6)
起了四声爆炸,这声爆炸过后又是响起了两声巨响。
外头炮声隆隆之际,秦中尉面色大变:“怎么变成六门炮了,刚才还只有四门呢!”
一个合格的军官,通过枪声以及炮弹的爆炸声判断敌军的火力是基本功,说起来这事其实也很简单的,重机枪和轻机枪以及步枪的声音都是明显不同,只要听的多了,有了经验基本上行就能够判断出来。而通过敌军发射的炮弹进行判断也大概如此,不同口径的火炮爆炸威力自然是不同的。至于数量则是因为火炮的射速是有限的,所以大体上也能够通过单位时间内己方遭受的炮弹数量而判定敌军的火炮数量。
秦中尉虽然只是个中尉,但是从军时间不短了,从上军校的那一天起,他就算是现役军人了,军校生的军衔是特有的准尉,一般毕业后就会授予少尉的军衔然后进入部队中基层军官职务,装甲科、炮兵科、骑兵课、步兵科这四大类的毕业生一般担任最基层的军官职务,比如副排长。大概两到三年后才会有下一轮的调动,表现优异的话就会被晋升为中尉继续在野战部队中任职,而一般都是中尉排长。而到了这个地步后要想继续往上升,那么就需要运气了,没有响应的战功是很难单纯凭借熬资历就升上去的。
现今各国都是视军官职业化为过军事建设的重要标准,之前的陈敬云在这一点上犯下了一个小小的错误,那就是军官退役制度。在一战时期,也就是国内刚统一那会,陈敬云为了扩大部队的规模,为了能够在战时进行大范围内的动员,除了实施士兵退役制度外,还施行了军官退役制度。其中的士兵退役制度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能够为中国储备大量的预备役士兵,但是军官退役制度在施行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首先了军官的个人意愿问题,这个年代在中国,如果说报名参军只是为了能够在服役两三年后就退役进入工厂的话,那么众多年轻人报考军校,并且在军校里学习了整整三年后才毕业进入部队,为的可不是只服役几年后就退役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把从军当成了终生职业一直干到老的。
但是当时陈敬云为了能够储备更多的预备役军官,所以实施了军官退役制度,限定了各级军官的退役年龄。这种制度实施后,让大批的基层军官甚为不满的同时也让部队的军官质量下降不少。
这些军官们可大多是都是打算一辈子从军的,三十多岁就把这些中基层军官转入预备役的话基本上就是结束他们的职业生涯了。
同时由于大量的中基层军官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