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大丈夫(6 / 7)
“南国地大物博,良地无数,如今贫苦,只是因为户籍太少的缘故,若是南国的人口能有一千万之数,大汉不知能多出多少粮仓,整个南国,都不再需要庙堂给与物资,纵然不如梁国,也能做到反哺其根。”
“陛下要开朔方,河西,短期内确实能开发不少的耕地,增加粮食,可最后也不过就是当今燕国的水准,能自饱,却做不到更多了,若是陛下能用心经营南国,或许南边多出几个梁国也不是难事,短期内的效益或许比不上开朔方北地河西,可若是论长久,大汉不能指望着以中原之物资来供养全国,南边大有可为!”
“如今南国的诸侯都以吴王为首,吴王为人贤明,治国的本领,是十个佗也不能媲美的。”
“在臣看来,如河西王,燕王,赵王之类,就是心甘情愿的为陛下先驱,只是因为局限与能力,不能报答陛下之恩德,若是陛下将这些年给与其他诸侯王的恩德稍微给与吴王,吴王定能百倍的报答……”
“天下诸侯,未有能如吴王者!”
赵佗对这位坑了自己的老四,还是非常推崇的。
“你说的道理,朕难道不知道吗?可开发朔方和开发南方,不是一样的,为了开发南国,就要牺牲那些迁徙的民众?朕是做不出这种事的!”
赵佗轻笑了起来,“陛下,若是将唐国的百姓直接迁徙到南越国,他们一定是受不了的,可是,如果将齐国的百姓迁徙到楚国,将楚国的百姓迁徙到吴国,将吴国的百姓迁徙到南越国,却不会有什么大碍……况且,对于迁徙民众,开发南国之事,臣颇有心得。”
“若是陛下愿意,臣可以前往南越国,协助吴王,为陛下操办这件事。”
刘长迟疑了起来,这些年里,庙堂的中心一直都是在北方,主要就是在西北,北,和东北这一块,也就是河西,唐,燕三国,尤其是最近的大部分动作,都是围绕东北所展开的,平马韩,干扶余,都是为了让燕国吞掉这些土地,以最快的时日将这片地区消化掉,将这些人都变成燕人,增强燕国本身的实力。
至于南,群臣都很少会在意,楚元王逝世之后,南边的地位更是低下,群臣提都不再提了,硬要说,就只能夸一夸吴王勤俭。
赵佗的这番话,让刘长确实有些动摇。
南边他是去过的,那边无论是气候,还是水源,确实都很适合耕作,就是那山林令人看着有些绝望……不过,面前这个老头,在开发南边的问题上说第二,除了不要脸的刘长,没有人敢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