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番·沈记酒家(2 / 8)
。王雍曾在书信中言辞激昂地断言官家此举必将削平百姓头顶的一座大山,不出三年,大宋之民生也必有改观。
如今看来,倒叫他料准了。
马车辘辘往汴京城赶去。从码头出来到外城还有一段路要赶,城郊的麦田都叫雪盖得茫茫一片白,叫人看了莫名有种独立辽阔雪原的孤独之感。
唯有一处田地,以砖石围墙环绕,里头傍着一片水塘盖了连绵的屋舍,牲畜的叫声混杂从里头飘出墙来,似乎还有犬吠。
这里原不是冯家的田地么?
林二郎疑惑地视线落在那两道宽阔大门上,只见悬着大红灯笼的屋檐下,右侧墙上钉了个长条形竖匾,上头笔锋飘逸地写着:“沈记满丰农场”。旁边还沿着围墙贴了一条巨大横幅,显然同出一人之手,写道:“有鸭有鸡有牛羊,有山有水有麦浪,这里是沈记满丰农场,也是你世外桃源的入口——喂鸡鸭牛羊叁文/次,采摘蔬菜贰拾文/斤……”
林二郎:“……”
这样灵动高洁的好书法写着这些活泼俏皮的话,瞧着莫名有些怪怪的。
再往前走,便验明公验进城了。
冬至日满街都张灯结彩,到了内城里更是拥堵非常,挤挤挨挨的商铺门前都雇了伙计高声吆喝,各色幡子在雪中展扬,蒙蒙的。
骡车愈往金梁桥去便愈发走不动了,连丛伯都奇怪道:“以往总是樊楼所在的景明坊内拥堵非常,怎么今年才到金梁桥便已开始堵塞了?今日也不是大相国寺办万姓交易的日子啊。”
倒是前头赶车的车把式知晓,他笑道:“两位郎君久未回京了吧?如今金梁桥也如景明坊一般,是汴京城里顶顶热闹之处;景明坊因樊楼繁华,金梁桥却是因沈记闻名。”
沈记?林二郎与丛伯对视了一眼,都想起了王雍在信中所说的:“到了蔡州,一定使人告知抵京的时日、漕船铜牌号,愚兄方便在金梁桥的沈记提前备好宴席,为你接风洗尘。”
因此林二郎今日才会一下船就往金梁桥赶,全是因王雍接到他的信后,今日已置办好席面,提前候在那沈记。
只是他当初离京时还没听过什么沈记酒家,故而不知其竟有这样大的名声,甚至能与樊楼相提并论——那可是樊楼!
比大内禁庭还高的樊楼!
废了不少时辰,骡车终于挤过了金梁桥,才下桥,他便看到沈记酒家极为显眼的红布招子了,高高挑出来的招子旁,便是一方大匾。
他不由睁大了眼——那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