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4 / 5)
轻视你,因为这世上本就没有多少真正的文武双全之人,能把自己具备的才干施展到极致便很不错了。”
康王受教道:“父皇说的是,儿臣一定会做好每一件份内之事。”
永昌帝看着老大依然神采奕奕的细长眼睛,叫他去给贤妃请安了。
贤妃见到儿子,先关心儿子在凉州的差事,再询问永昌帝都跟儿子说了什么。
康王第一次被父皇夸了那么长长一段话,又高兴又克制地学了一遍。
贤妃笑着听完,笑着让儿子回府休息,然而儿子一走,贤妃的笑容就消失了。
知道老大擅长什么,所以让儿子去办个老老实实巡查渠道的力气差?
单单让老大狩猎不用争先,还是别的方面也不用争?
十一月十八,永昌帝再开朝会。
寒风凛凛,大殿外一片冰冷,待到可以进殿了,殿内也只有一排排灯盏,并无地龙。
先议各部要事,待朝臣们要禀的都禀完了,永昌帝才宣狄献进殿。
今年三月的闻喜宴上,殿内的文臣们几乎都见过新科进士狄献,也记得狄献在皇上面前论渠的意气风发,此时回头一瞧,却惊讶地发现那个还算白净的进士郎竟然变成了个肤色麦黄、身形挺拔结实的……庄家汉或劳工模样。
“微臣狄献,叩见吾皇万岁!”
跪在大殿中央,昔日的进士郎只剩声音清朗铿锵依旧。
永昌帝叫他免礼,走下御台,围着狄献转了一圈,捏捏狄献的肩膀,笑道:“无需多说,朕只看你今日站在殿上的样子,就能看到你在渠道亲自督工长达半年的辛勤身影。”
狄献:“承蒙皇上委以重任,微臣不敢不尽心。”
君臣一番夸赞与谦让之后,永昌帝赏了狄献白银千两,赏在丰延渠渠首为狄献父子立碑记传,让狄献暂回青峡继续担任知县,三年任满后再予以破格提拔。
狄献与众官员都能理解,毕竟今年只是修好了渠,接下来两年狄献真把那四万顷荒田灌溉成良田,真让当地百姓转贫为康,才算落实了他这一大政绩。
赏完狄献,永昌帝走上御台坐回龙椅,再赏康王验收之功。
康王恭恭敬敬地谢恩。
这时,永昌帝看向工部尚书严纶,道:“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狄献之父狄雍生不逢时,有才却未能施展其才,如今狄献能一展父子两代抱负,靠的是严纶的举荐。朕治理天下,需要狄献父子这样的大才,也需要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