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冷战阴影(4 / 6)
好歹是高档酒店,服务高端客户自然尽心尽力,昨天晚上酒店人员专门给CC买来睡衣和日常服饰,以便她今天出行。
来到餐桌前,看向上面摆放的“丰盛早餐”:
“玉米浓粥,牛奶,三明治,培根,沙拉……”
林弦忽然有点怀念小米粥、豆浆、小笼包,这美国人天天都吃这些东西,真的不会上火吗?
“算了。”
现在不管那么多了。
或许今天和CC出去游玩,可以找一家中餐馆,吃点中国传统美食……倒也不用多么美,给下个面条、熬个面汤、做个西红柿炒鸡蛋就知足了。
CC很有礼仪。
她等林弦坐下后才开始吃饭,不过也早就打开旁边黑白电视机看新闻。
新闻里正在讲一些国际形势。
林弦一边吃三明治,一边听。
大体讲的都是【米苏冷战】,听起来剑拔弩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就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虽然确实没打什么热战,但两边的动作可真不小。
这几十年间,军备竞赛、科技竞赛、太空竞赛打的如火如荼。
至少从科技角度而言,冷战这几十年,恰恰是人类科技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
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芯片、互联网、卫星、载人航天、空天飞机、新世代战斗机、登月、移动通信、全球导航……等等等等。
很难说如果没有这几十年的冷战、以及米苏两个大国不计成本的投入,人类还需要多少年才能享受到这些尖端科技。
这也算是人类文明的意外收获吧。
从电视机里新闻主持人的表述不难听出,在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没多久的年代,人们的神经仍旧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就好像明天苏军的核弹就会投过来一样。
林弦作为未来见证者、历史旁观者,他当然知道,这场冷战最终也没有打起来,一发子弹都没有。
唯一的两次危机,也就是古吧导弹危机、以及某次核潜艇危机,其余一直到冷战结束,都是有惊无险。
当然……
这是事后诸葛亮的想法。
1952年的原住民可完全不这样想,现在美国各地都大修防空洞、防核设施,甚至在布鲁克林高地的广告牌上,还看到了家庭版地下防空洞的广告,就是为了防患时刻可能发生的核战争。
“不会……又要打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