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4 / 5)
苏然吸了吸鼻涕:“谢谢。”
再一回头,陈焕庭早已拉着箱子走远了。
长川町的修建在山海之间的平地上。一条名叫“长川”的河流在山岭间蜿蜒曲折,最终在此入海。这座小城也因此得名。城市沿着道路建设,道路随着海岸延伸,可311大地震一来,这里掀起了13米的巨浪,整个町被海啸吞噬,所有建筑几乎夷为平地。町内有近两万人,最后确认安全的只剩8000多人。苏然他们到来时,灾难已经过去四年,但城市的复苏非常缓慢,存留的市政厅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复使用,建筑的残垣断壁早已被清理干净,露出大量平坦而光秃的地面,但道路两边规则的矩形硬化地基仍固执地暗示着曾经的繁华。
当地政府在市政厅为一众师生举行了欢迎仪式,专门负责灾后重建的官员简短地介绍了长川町的历史和现状,在a大交换的博士西泽君担任翻译。在市政厅吃完统一提供的盒饭后,大家再次拖着行李前往住宿的地方。
地震后长川町在远离海岸的地方新造了一个邻里中心,兼做对外官方招待所。从市政厅到邻里中心会穿过一个隧道,他们吃过饭后公交已经收班,只好徒步前往。长川町目前的常住人口很少,夜晚的灯光散落在海边和山上,十个手指头都数得过来,显得萧条荒芜。他们走在连接新城与旧城的公路上,就像走在郊外的田野,没有公交,半天身后才滑过一辆私家车。
过了隧道,这边的灯火气息多了起来。邻里中心是一个坡屋顶的合院建筑,腾出来五间房给这次的workshop:女生两间、男生两间、老师一间。因为都是榻榻米,类似中国的大通铺,所以一个房间睡七八个人都绰绰有余。洗漱在合院端头,是公用的水房,外面设水槽、里面是分男女的隔间。
虽然第一天有些累,但新鲜感还在。熄了灯,四名中国女孩儿又兴奋地夜聊了小会儿,直到12点,声音才逐渐淡去。日本时间比中国快一个小时,实际是北京时间是11点。苏然有些睡不着,翻了翻朋友圈,王壮壮刚刚发了一张所有人在市政厅前的合照,配的文字充满干劲:“成功抵达!期待!加油!”
再往下刷了刷,发现下午早些时候,陈焕庭居然百年难见地更新了一张照片,是长川町暮色中的海。只有照片,没有文字。
底下两排点赞和一串留言。
构图和色调不错,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海边潮气的影响,镜头有些糊,但反而有点印象派的感觉。苏然瞧了这张照片许久,没有点赞,而是戳开了陈焕庭的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