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7)
寿诞的规格比年节时宫宴的排场大了许多, 但说白了不过是多给了臣子们一个溜须拍马的机会。
太后嘴上说着不要铺张, 其实心里也是高兴的。毕竟皇上不是她的亲儿子,能这么孝顺已经是很难得了。何况以前不大办一个是年纪也不太大,再就是宫里确实比较困难, 也都说的过去。如今都已经年逾古稀,自然更爱要名声了。
等几十号孙子辈的往跟前一跪, 就更合不拢嘴了,更别提后面还有曾孙许多。人活到这把年纪, 求的也不过是儿孙满堂。
寿宴开始的时候, 孙子们就按顺序一个个往上祝寿献礼。
皇上也是好整以暇的看着儿子们都能送出什么花样来。
直郡王亲手烧制了一尊观音像, 太子跟太子妃一起抄了一匣子的经文。这些看着有心,可经常拿出来东家表示完西家接着表示的, 就有点走量的意思,不说出不出彩, 起码没有太多惊喜可言。
三爷这次就不按常理出牌,献上的是亲手打磨出来的刻刀。大家都知道太后平时除了礼佛就爱雕刻个小玩意儿,这一年都要用掉好几把刻刀。所以三爷这个礼也算是讨巧的。
等四爷的礼被奉到太后跟前的时候,不说太后,旁边的康熙就跟着皱了下眉。可等李德全把事情的始末悄悄说了,康熙就看到太后眼眶都红了, 隐约着还笑着说了句,“这就是科尔沁草原的味道。”说着就要赏四爷东西,一抬头才发现下面孙子孙媳的一大堆,赏谁不赏谁都不落好, 于是还说了句都是好孩子,每个人都赏了。
得了,这一赏下来,后面的兄弟都不好表现了。可也有的是跟前面送过的重了的,于是还暗自庆幸就这么随大流的往礼品堆一放了事,要不真展示出来,自己丢脸不说,还要被前面展示过的埋怨。
私下里兄弟们也是忍不住抱怨,“四哥太坏了,什么风头都抢,弟弟还指着这次能露个脸的。”
“就是,刚挣了个爵位回来,怎么也不为兄弟们想想,身后还有一水的光头阿哥呢,不说指着这个上进,起码也让人眼熟眼熟。”
“你们说的这叫什么话,四哥做事向来不为名利,这份礼可是派人马不停蹄的赶去塞外取来的。为的还不是能一解太后她老人家的乡愁,这不是为人子孙应当应分的吗。不要把自己的歪心眼随便安在四哥身上,他要是真拿身份来压,往后且有你们受的。”
四爷听了也不是一笑而过,“要说这礼还真不是我准备,都是福晋肯花心思,真要换了我,估计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