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2 / 5)
我怕你扼不住他,少不得帮帮你。”
京中军权在太后族人手中,清议则渐渐被皇帝及张莘和所控——太后暂时不知而已。
拿下一个辅政王,难点不在于拿下的过程,而在于按上罪名之后会不会引起哗变,毕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而防止兵变更重于泰山。帝权也必须寻找其间的平衡。
昝宁点点头说:“太后说得是。儿子想,京里九门提督衙门,舅舅家自是忠心耿耿的,余外健锐、神机、丰台几营,礼邸染指也不多,且均非要职。难处就在京畿他借口剿灭捻匪而驻扎不走的正蓝旗军队,那是他妥妥的自家人。”
太后沉吟不语。
昝宁陪着默然了一会儿,然后说:“骆天驰可以接手京畿驻防。”
骆天驰是张莘和的好友,当年也在顾命大臣的名单上,但在皇帝亲政之后第一年的政斗乱局中,他被解除身上军权,按了罪名发配军台,比张莘和还要惨。
这次借着张莘和回京的东风,骆天驰也被赦回,但无有大权。昝宁即是在帮他争。
太后最后幽幽说:“好吧,他本是武职出身,便给他一个丰台的提督也不过分。山东巡抚过后得换掉,这个位置可以给他。”赏格开得更加诱人。
提督实权不大,但紧要时这京畿的兵权可以起到很大的力量。
这是太后给皇帝的交换条件。
“那么,拿到人之后,这罪名……”
昝宁道:“张莘和可以草拟。”
撕破了脸,罪名势必不能轻。政斗里面,一般发作起来就得是你死我活的。
太后本来想提醒昝宁不要胆怯、不要过于宽容,但看这儿子沉静的模样,仿佛早已成竹在胸了,她心里反倒一阵打鼓,觉得哪里不大对,但是话已出口,和礼亲王已经水火不容,开弓没有了回头箭,即便此刻觉得哪里不大对,她也不能收回成命了。
太后说:“可以,你掂量吧。”
然后,叫了跪安。
昝宁回养心殿,火速颁发了改命骆天驰为丰台大营提督的密旨,有了太后的“御赏”钤印,这份谕旨立刻起效,不需再交军机处明发。
他问内奏事处太监:“今日军机处谁值夜?”
今日值夜是张莘和,而且刘俊德休沐,早早地离开了。昝宁亦打听到刘俊德有一场燕菜席的大宴要赴,叫的局都打听出就是上回那个长三堂子。
“叫起。”他说,“朕要问江南的春汛。”
晚上“叫起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