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2 / 3)
哪家的?”
杨太尉吓了一跳,心中早把儿子骂了个杀千刀。只皇帝既已开口,也只得硬了头皮出列道:“启禀皇上,这便是犬子了。”
仁宗听是杨太尉家的衙内,突想起前些天宫中杨妃在自己面前提过她这弟弟,说是名为杨焕,叫自己今日照应着些的。他倒是第一次见着杨焕的面,见他相貌倒是堂堂,只立在那里有些慌乱的样子。他也是年轻,心中一下起了促狭之意,便盯着杨焕道:“尔今后若是为官,该当如何行事?”
那杨焕万没料到自己竟被皇帝点名答话。他本是不学无术,此时见大殿中无数双眼睛都盯着自己,一下慌了神,连前夜被杨太尉逼着背熟了以防万一的几段冠冕堂皇的应考说辞也记不起来,吱吱呜呜了半晌,眼见自己老爹那脸色越来越难看,额头上豆大的汗水都冒了出来。
仁宗方才不过是一时兴起才发话,眼见杨太尉脸色越来越差,敬他是朝中肱骨之臣,也不想太拂了他面子,咳了一声,正要叫这些荫补子弟都退了下去,突听座下那杨焕大声道:“启禀皇上,学生说不来那大道理,学生只知,为官之道,便是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杨焕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杨太尉呆呆盯着儿子,万万没想到他竟能如此作答,心中大喜,暗道莫非我老杨家的祖宗显灵今日相助?
殿中两旁的大臣们,尤其是那些才高八斗的文臣,本就对这些靠荫补而进的子弟有些不齿,心中都是存了轻视之意的,此时听到这一句话,个个都是自叹弗如,暗自惭愧,有几个更是激动万分,上前对着仁宗奏道:“皇上,圣人云,朝闻道夕可死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语虽是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一语中的,道出了我等的心声,身为人臣,此真乃应尽之责,该当之任。我等闻之,心生万分感慨啊!”
仁宗听罢,看了杨焕片刻,叹道:“杨卿之语,殿中诸人都是听到了?为官之人,若是个个都能以此为榜样,我大宋朝又何愁天下不平,民生不定?”
满殿一片嗡嗡之语中,独时任天章阁待制,开封府府尹的范仲淹立在那里,先是如醍醐灌顶,暗自默念了两遍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继而却是惘然若失,觉着此话似曾相识,仔细再想,却又想不起到底出自何处。心中不禁暗自叹道:我之心声,俱被杨府少子一语道出矣!
作者有话要说:作者对范公十分尊敬,他不只是文官,引发了仁宗朝的“庆历新政”,也是个直言不讳的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