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1 / 6)
不是在抱怨——”但致远已经转身看孩子去了,她想说的话也只好打哪儿来的再回哪儿去了。
还有一天半夜,她刚奶完俩孩子,蹑手蹑脚地躺回床上不到五分钟,不知是老大还是老二又哭了。
她无奈地叹了口气,正要起来,黑暗里他的一只大手按住了她:“我去,你睡会儿。”
他拧开了他那边的床头灯,调到最暗,然后就哄孩子去了。
那一瞬间,她心里感动得发烫。
等他再回到床上的时候,她从后面抱住了他,把脸贴在他的后脖颈上,想说一句:“致远,明早你还是跑步去吧。”
他却忽然轻轻摩挲了两下她环在他身上的手:“我累了,明天上午还有手术呢。”
她的手一下僵住了,然后轻轻地从他身上抽走。
那天,她又差不多一夜无眠,好不容易盹一会儿,做的全是些沥沥啦啦的破碎的梦。
有很长一段时间,日子就那么不死不活地往前奔着。
有时候她绝望地想:这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还有时候她麻木地想:管它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就这么着吧!
大地方来的女人
“上马石”街的历史和它座落的这座江淮小城一样悠久。
此街原是道光年间一个知府大人给老母亲盖的私宅,据说当年的规模不比什么这个宅门那个大院逊色。星移斗转到了解放,私宅的前后门都让卸了,通成一条街,入住了普通老百姓,人们以门前那两块汉白玉的上马石命名了这条街,尽管两块上马石在破四旧的时候让五马分尸了,街名还是得以保留了下来。
住在街东面的李家嫂嫂夫妻俩在自家前门开了爿店,上午卖些油条蒸饭水饺,下午卖些炒面皮麻辣烫之类。她家的明星产品是“猪肉锅贴”,一样的价格,别家锅贴包的是毛都没去净的肉皮,她家的却是最新鲜的精肉。
晓芙头一回来站队买锅贴的时候,李家嫂嫂就看出她是“大地方来的”,虽没有这“鱼米之乡”育出的小城姑娘的细皮嫩肉,但就能叫你的眼睛能跃过那些细皮嫩肉们一眼锁住她。回回她来,李家嫂嫂总和她热乎一两句:“不是我们本地人呐!”晓芙就笑一笑:“啊,不是。”“在这儿工作?”“对。”“你家那对小双子和我家李晓明(李家嫂嫂的孙子)是一个幼儿园一个班的。”“哟,那敢情好!”……
李家嫂嫂是个知趣的人,看她一个外乡女人带着两个孩子,想必有什么难言之隐,也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