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3 / 6)
没给她做成华罗庚,还差点给她弄出躁狂型忧郁症。心一软,她就上前去和俩人说:“想不想出去玩会儿啊?”
“想——!”小姐弟俩马上来了精神,异口同声地拖长了音答。
“那就去吧。”她嘱咐,“但不许跑远,听见没?”
“嗯。”俩人跟让松了颈圈的小叭儿狗似的,一溜烟跑得没了影儿。
饭做好了,她再像各家的妈一样沿街寻找在某一处跳皮筋玩溜溜球的孩儿回家吃饭。
孩子接受能力强,很快便把小城的方言说得跟俩小坐地户似的。尽管这样,邻居们还是时不时地喜欢用拿腔作调的普通话逗弄他们:“你们像妈妈还是像爸爸?”“我们怎么从来看不见你爸爸?”“想不想爸爸?”“爸爸怎么不带你们一起去非洲啊?”……
孩子的嘴里常常能挖到第一手资料:“我妈妈皮肤白,爸爸皮肤黑,所以我像我妈妈。”“我爸爸工作很忙。”“有时候想。”……
问多了问急了,双棒儿也会不耐烦:“哎呀,你的问题怎么这么多?”“你去问我妈妈吧。”然后俩人就跑开了。
邻居们不以为忤,还笑。
在老井边淘米洗菜捶打衣衫的妇女们彼此会咬咬耳朵:“哪样的男的会让这么年轻的老婆带两个小伢子在外住?”“哦唷,搞不好是哪个大老虎的外室。现在打老虎打得这么厉害,八成是来不及跑路了,躲我们这儿避风头的!”“大老虎的外室还能跑到我们这小地方来?!我看就是让谁给踹了的三儿!”……
“妈妈,爸爸到底在非洲的哪个国家呀?”双棒儿有一天吃完饭的时候问。
显然是他们告诉别人“爸爸在非洲”后,别人给他们提的问题。
“纳米比亚。”晓芙信口胡诌。
“纳米比亚在非洲的哪儿啊?”孩子们都在“十万个为什么”的年纪。
“海边。”地理一塌糊涂的晓芙言简意赅地答完,赶紧声东击西地拿指甲尖儿努力剐下饭桌后头的接线板上的“喜羊羊”贴画,“妈妈平时怎么说的?不许乱碰插座啊电啊什么的,多危险呐!谁干的这是?”
“是马仲阳贴的!”姐姐指着弟弟说。
理亏的弟弟划拉了两口碗里的饭,也跟妈妈一样声东击西起来:“妈妈,你早上给我们出的《红楼梦》人物关系连线题,马颖初她尽偷看我的!”
“我没有,我是检查一下你是不是做得比我慢!”姐姐怒视着弟弟。
对于这样的意外收获,晓芙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