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不易挪动(2 / 3)
他们在鸡蛋里头挑骨头,硬是找到书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以此作为论点向李祐堂发难。
被人质疑,李祐堂自然要据理反驳。
那些人再根据李祐堂的反驳进行辩论。
有了话题点,便有人跟风进行争论。
如此热闹之下,就连一些对谱系不是很喜欢的人,也禁不住凑了上来。
想加入这场热闹的争辩,那么必须先看李祐堂的书,这样一来,又有一大波人购买、阅读。
……于是,李祐堂的那套书被越吵越热,而李祐堂的大名也从京城蔓延出去。
发展到最后,已经不需要李寿再买“水军”,而是有大批“自来水”帮着李祐堂反驳那些质疑的人。
现在,再提起李祐堂,已经有人尊其为“大梁谱系第一人”!
李祐堂彻底出名了。
短短一个月里,他被认可、被尊敬、被追捧,他的心性也发生了改变。
他不再是过去那个自卑的世家纨绔,而成为一个颇有魏晋遗风的名士。
摇身一变成了名士,李祐堂的心情自然一天比一天好。
整天穿着复古的宽袖长袍,踩着木屐,仿佛焕发了青春一般,哒哒哒的进进出出。
看着他这般欢乐,苦逼的柳氏能心理平衡才怪哩。
这些日子积攒下来,柳氏心中对李祐堂的怨气,着实不少哇。
不过李祐堂一心都是“搬家”二字,根本没有注意柳氏语气中的阴沉。
他心不在焉的来到榻前,查看了柳氏的伤腿,关切的问了句:“怎样?今日可好些了?”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才几天啊,怎么会好?”柳氏没好气的怼了一句。
李祐堂这才感觉到柳氏的语气不对,诧异道:“娘子,你、你今天怎么了?莫不是有人惹你生气?”
柳氏被李祐堂这么一问,顿时警觉自己口气不对,赶忙故意做出生气的样子,恨恨的说道:“还不是十八郎,放着阿陈这个嫡亲的表兄不亲近,偏偏去抬举柳三那个贱种。”
柳氏也不是全然在做戏,一想到前几日柳五跑来跟她谈起的那件事,她就一肚子的火。
李祐堂现在对李寿的感觉,已经超越了祖父对孙子的疼爱。
李寿在他心中的地位,甚至比嫡长子李其琛还要高。
至于柳诚柳五郎什么的,更是给李寿提鞋都不配。
“十八郎行事素来稳重,他既这般做,定是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