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2 / 4)
始也带着警惕和疑问,只是后来就马上陷入了权利争夺的漩涡中,不管高明远有任何阴招,将他的势力抓在自己手里是绝对不会错的。
表面看似高党一派大部分都倒向了黄党,剩下的被其他势力瓜分,黄友仁实力大增,毫无疑问地坐上了首辅大人的宝座,孟景荣这颗墙头草也马上对黄友仁俯首称臣,被黄友仁拉到了次辅的座位上,放佛整个内阁和朝堂,都已经是黄党的天下。
永康帝看到这个局面,神经就马上紧绷了起来,心中甚至开始对高明远的离去有了怨念。可是如今朝堂之中,再无势力可以压制住黄党,只能看着黄友仁一家独大。
而黄友仁的厉害之处还不仅于此。
高明远在任时,算不得一个好首辅,但是至少可以用“无功无过”这四个字来形容他,该是他分内的事情他也尽力去做了,从未有过推脱荒唐之举。
可别小看这“无功无过”四个字,高明远上要承受永康帝的猜疑,下要统领好百官,每日里处理多如牛毛的政务,思虑各项民生大计,安排各种章程。在首辅这个职位上,就是勉励做完这些事已经算是能力不错,能支撑整个朝堂那么多年、没弄出什么大乱子,无功无过已经不是一个不错的评价了。
而黄友仁走的,是完全和高明远不一样的路子。
林清试点下的三个开发私营铁冶的县城,到了这个月,正好将一季度的税银上缴国库,所收银两一共是十六万两白银,让永康帝对林清开放私营铁冶的计划十分信任,再也按捺不住,已经大笔一挥,宣布全国推广。
三处地方一个季度就是十六万两白银,那要是十个县,二十个县,一年又是多少两银子?
光是想想,永康帝就激动不已。
如今林清已经有了一份地方官员的名册,再加上永康帝的全力支持,他有信心将这个计划顺利地推行下去,然而就在林清忙碌于这些事物的时候,黄友仁却上了一道奏折。
奏折内容非常简单,先是对永康帝的政令表示支持,然后就是一顿猛地歌功颂德,说永康帝御宇多年、为国为民费尽心神,到了今年十一月就是永康帝的寿辰,希望户部可以拨银七十万两,造寻仙台为永康帝贺礼!
人说打蛇要打七寸,黄友仁这一次是真的捏到了永康帝的痛点上!
永康帝是虔诚的道家信徒,为了寻找仙途,可以不上早朝、不理政务、不见大臣,任何事情都没有他的长生仙途重要。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谁是这些年来谁是真正长伴永康帝左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