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二更合一!!(4 / 8)
情浓时爱称她“燕燕”。
郭氏低声想笑,又怕吵醒儿子,脸红着将郑光推了出去:“老爷你快去出去,前头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你去做呢。”
郑光这才卸下了所有心理负担,一心要在怀安县整出大动静!
“赵师爷,你去将本县近年来的县志都给我找过来,全都抬到我的书房,我今天就要看。”郑光一到前衙,就吩咐赵师爷将资料也给他弄过来,这是林清教的第一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将自己所在县的地理位置、矿产情况搞清楚,这铁冶到底如今是掌握在谁的手中,一一理顺了,才能走第二步。
怀安县其实地理位置不错,有两处重要的铁矿资源,每年供官府铁冶所用。每年县治上上报的出铁冶产量是一十五万斤,连续十年都是这个数字,近年来还有下滑的趋势。其实所有人心中都清楚,这一十五万斤只是明面上的数字,需要上交给国家的,剩下富余的出产量,则是被一层层瓜分下来。
地方官员要依靠中央官员的提携,自然每年要去孝敬;底层官员要往上爬,也要孝敬上面的官员;官员之间请客、年礼、回礼,桩桩件件不能少。而这些银子从哪里来?固然搜刮民脂民膏是一回事,可是百姓原本就苦,缴纳了苛捐杂税之后,又有多少个银子给你搜刮?若能把握住了这些铁矿资源,也能在里面大作一番文章。
一般官营铁冶中的产出根据郑光的推算,至少有一大半是隐瞒不报,然后流入民间商人手中。因为铁冶牢牢掌握在官府手中,自然这定价权也在官府这边。一般他们按照每斤三百文的价格售出,那么一十五万斤就要价值四万五千两白银!当然,按照那些人的贪心程度,可能不止昧下仅仅一半的产出,可能更多。
像怀安县的两处铁矿和官冶,其实暗地里都由之前的刑部尚书沈修文把持着,如今交到了沈晖的人手中。
而郑光上面的知府不管怎么调动,总归是沈家的人,这铁冶产出虽然说从怀安县县衙上下见者有份,但是大头还是由那知府大人拿走,再由他打点上下,扣下一些后交给京城沈家。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林清提出要开展私营铁冶的时候,那些既得利益者为何那么跳脚的原因所在——在那些人看来,这是动了他们的蛋糕啊!
想想看光淮安一个小小的县城,就能由此收益,放眼整个湖广的铁冶产出,原本又要给整个朝廷增加多少税收呢?如今却是全部进了这些贪官污吏的手中!
其实郑光第一年刚刚到此地做知县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