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生意(1 / 5)
原本翰林院里的人还想要看林清的好戏, 但是发现林清交上了原稿,并没有受到掌院朱炳文大人的呵斥, 反而是其他几个新来的庶吉士, 因为所整理的部分有纰漏而被叫过去骂了一通。
虽然很多人心里都大惑不解,但是官场上总有很多说不得的事情,所以只是看待林清的目光更加探究了一些,也并没有人真的去找什么不痛快。
别人怎么想的,林清并没有理会, 既然他现在的工作就是修史, 自然就是认认真真的修史,第一步是将前人整理的东西全部梳理一遍,错漏的地方全部更正;接着就是继续按照朝代时间把“算”术部分的资料一一填补、整理完善。林清的工作进度也非常快,一个月就能整理好两卷,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 不出一年就可以将“算”学部分的史料全部整理完毕, 而原本这个工作内容是计划两到三年完成的。
翰林院是一个可清闲可忙碌的部门,暂时安排给所有新晋翰林官的任务就这些, 草拟圣旨还根本轮不上新人插手, 给皇帝等人讲解经筵的又都要按资排辈,所以新入职的三个月林清每日的工作就是研读史料,摘抄誊录, 同时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阅读历年的案卷、圣旨等材料上。
对林清来讲, 做做修史工作, 只不过是考验耐心和毅力的事情, 长时间去做这个事情,对他了解政务根本没有太多的帮助。只能说是自己可以将“算”的这门科目,做一个科学的总结,方便后人对中国数学史的了解,也希望能推广这些知识,造福后人而已。
故而很多人说翰林官清贵,不扯朝堂、不涉党争的翰林官,清贵是清贵了,但是也容易被人遗忘和边缘化。翰林官的月俸很低,就像林清作为从六品修撰,一个月的月俸才三十两银子。
这三十两银子,听着是还可以,可是生活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又想要在官员之间交往行走,三十两银子根本不顶事。就像林清那座一进的小宅子,都要五百两银子,更别提其他方面的吃穿住行了。所以大部分翰林官员只是当翰林院是个跳板,在任职的三年时间里积极寻找出路下家,最好的选择是可以入职文渊阁,跟着朝堂内阁大佬工作绝对是最好的差事;或者就是调动到六部轮值,以后也能混上一个侍郎的职位,运气好的还能做个尚书;实在没门路的,那么到时候下放地方,能在翰林院待过,就是下放地方也高人一等,基本上都会到那些比较富裕的地方任职。
当然,也有什么都不行动、甘愿固守清贫的,例如坐在林清隔壁的修撰贺卓凡,榜眼出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