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归故里(1 / 5)
江政源万万没想到,高首辅的猜想竟是对的。
三年前, 因为黄次辅一道治理黄河水患的奏折, 永康帝拨银二十五万两, 命黄次辅全权处理此事。就是因为这件事办的十分漂亮,黄次辅直接在刑部要职上安插了两个他手底下的人,打压的高首辅一度喘不过气来, 朝堂中的高黄两党之争十分惨烈。
当时高首辅就和江政源说过,黄次辅这道奏折背后另有高人指点,他们也确实顺着一些蛛丝马迹找到了马丛文这边。并且从后面马丛文调任京成刑部可以看出,马丛文肯定出力不少,甚至很多人就认为那篇奏折是马丛文的手笔。但是高明远却一口否定, 说马丛文此人心计有之,才能不足,纵是藏拙也根本不会等到这个时机才向黄友仁示忠。
因为高明远不信是马丛文所为, 所以当时也派了探子直接查了马丛文的底,知道那届院试的策论题目就是如何治理鲁地水患,也翻了当时考中秀才的文章以及一些落榜者的文章, 谁知却是一无所获。
其实也是阴差阳错,当时探子在查探的时候,林清的文章正好因为要核查作弊者,他作为副榜第一人, 文章被重新另外放置进行审核, 所以根本不在放卷子存录的地方。
后来马丛文归京后倒是表现平平, 黄次辅这边也没有进一步地施压, 高明远到底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虽然被黄友仁咬下了一块肉,还是保存了自己大半的实力,如今和黄友仁分庭抗礼,那本奏折究竟何人所写,也是众说纷纭,事情一久也便放下了。
如今江政源从林清这边知道了答案,心中也是久久不能平静,只是毕竟是官场老油条,喜怒早已不行于色,听完林清的话也是频频点头称是,只表现出一副自己确实没看错人的表情。
“本官作为你们此届试子的主考官,也算是和你们师徒一场,林解元少年天才,自然以后能更进一步。若是有机会进京,可别忘了为师啊!”江政源轻轻一点,就已经把橄榄枝抛了出去。
林清原本也只是本着礼节在和江政源说着话,倒没想到江政源说话间就把两人的关系拉到了师徒的份上,还允许林清进京之后和他继续走动。虽然说乡试主考官确实名义上算是林清的座师,但是这种也是举子和主考官攀关系的时候拿出来的名头,在从三品的礼部侍郎眼中,林清这样的小小解元还真算不得什么,除非是格外看重。
只是之前林清还感觉江政源对他虽然熟络但是还维持着上位者的疏离,转瞬间却又放下了点身段主动示好,这样的转变让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