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道听途说: (2)(5 / 7)
歌舞的教坊,称宜春院、云韶院),被定为大唐之宝。在名画家辈出的唐朝,一幅山水画何以受到如此大的重视?
现在,我们看看这幅画到底画了什么。画名为《石桥图》,所绘石桥在哪里?
石桥在唐时名胜烂柯山。烂柯山有很多座:河南新安、广东肇庆、四川西昌和达州、福建延平、陕西洛川、江苏吴县、山西沁县都有烂柯山。但有石桥的,唯浙江衢州西安县城南二十里的烂柯山。此山“黛峰翠嶂,景极幽邃”,在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天福地”(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中属于“青霞洞天(第八洞天),烂柯福地(第三十福地)”。烂柯山的名字是唐宪宗元和年间才有的,此前一直叫石桥山或石室山。
关于烂柯之名,道教秘籍《云笈七签》中说:“烂柯山在衢州信安王质隐处,为天下洞山第三十。”这里有一个典故:南北朝任昉作有志怪《述异记》,里面记载西晋樵夫王质入山伐木,见童子弈棋,因而置斧观棋。当王质拾斧欲归时,斧柄已朽烂。回到家,发现已沧桑变化几十年。有一年,刘禹锡在扬州碰到白居易,席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曾用过这个典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烂柯山上,有寺叫石桥寺,有观名集仙观,有洞称青霞洞,从寺观踏石阶而上约千尺,达到峰顶,可以看到有长条巨石在云雾间横跨如虹,这就是唐时非常有名的石桥仙境,也就是传说中王质所到之处。诗人孟郊曾专门写有《烂柯山石桥》一诗:“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红。”
玄宗开元年间,张萱为信安郡王李祎的幕僚。李祎是吴王李恪之孙。李恪即李世民第三子。李祎少有令名,又长于军事,曾任兵部尚书,西败吐蕃,北攻契丹,战绩非凡,但后因事受牵连,在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左迁衢州刺史。就是这期间,他游览了境内名胜烂柯山,张萱亦跟随前往。
张萱本是关中人,初到江南,激赏于明山秀水,而烂柯山不但有王质的传说,也是神话中炎帝的雨师赤松子跟其小女少姜修炼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眼前的山川确实极为秀异:群山之上,满目葱翠,石桥凌云,花木丛生,灿若云霞,又有飞瀑清流,松盘鸟鸣,令人神飞杳杳。张萱为之陶醉,回去后一气呵成作下《石桥图》。烂柯山景色深幽,一如仙境,该画的模样,也就可以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