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士燮,到此一游(2 / 4)
了。看来是有人估计刻写在这里的,然后又把这几具尸体移动过来挡住了这些字。
唐云馨把笔记本递给我说:“给你,这是你的强项,上面的很多字我都不认识。”
我接过来一看,不怨你不认识,这是一些繁体字,而且是两晋之前的繁体字。我对照了墙上的这些字看了一下,上面这些字应该是有人在匆忙中行用利刃刻写的。因为每个字都刻的很深,而且笔画很潦草不是很规整。这些字的笔画很细,不像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那些碑文一样,因为那些碑文是有人先用毛笔写好,再有石匠在石碑上照字描好刻写的
要知道中国人有个习性,就是到此一游的癖好。从古至今,不论是大家还是普通文人,不论是皇亲显贵还是平头百姓,都喜欢在某个景区或者是建筑物上面题写“某某到此一游”了。最近闹得很厉害的那个在埃及神庙上题写到此一游的那个小孩儿,不就是被唾骂的完全的抬不起头来了吗。
其实不应该骂他,这是中国人一种几千年的习性,外国人也有。你看看在很多名胜古迹中有很多大家的墨宝,当然了这些人很有水平,不会写某某到此一游的。人家都是题诗写词的,像是什么黄鹤楼上李白的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岳阳楼上王勃的诗“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再有寒山寺那首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等等吧。
有人说其实这个到此一游的老祖宗应该是孙悟空了,因为他在和如来佛祖斗法的时候。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然后看到五根大柱子,以为到了天边,这是撑天五根撑天柱。为了能够证明自己来过这里,就用笔写下了“齐天大圣孙悟空到此一游”,然后还撒了一泡尿。
从古至今,有李白杜牧,有苏轼王安石,等等啊,简直是数不胜数,当然了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好文章好诗好词。不光是这些诗人此人这些文豪,皇帝也是,这个乾隆皇帝尤其是厉害,到哪里都要留下墨宝。虽然写的不怎么样,但是毕竟人家是皇帝,都要买账的。乾隆号称有诗篇三万首,可是没几句是我们能够背得出来的。这就像是我们说的“郭老诗不少,没有能出手”。
从这些事情上来说,这里留下的这些字,也就是应该士燮那批人留下来的。这些人应该也是这样的一个心理,就算再危险,我总要留下点什么吧,不然怎么证明我来过。当然了,这上面不能写的是士燮到此一游了,我想一方军阀还不至于臭贫那种程度。
我大体看了看唐云馨抄下来的这上面的内容,希望能够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