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雾溪上的冰(2 / 4)
黑色参照,还有一些没有腐烂的铆头之类的。
我让碎木屑从手指尖滑落下来对唐云馨说:“看来这里有人住过,应该是当初修建陵墓的人。河边的石头上都有人工雕凿的痕迹,还有一些拴船用的石柱子,这里又有工棚和死人。这个河道肯定是为赵佗修建陵墓运送石料木材的,不然不会有人为的痕迹!”
如果没有想错的话,这里的河边上那些石头上面凿痕,除了那几根石桩是用来拴船靠岸的外,那些石槽也是有其他的用处的。万珊珊说这些石槽可能是因为河流在山洪时期太急,所以就在河边的石头上架起木架,用来支撑运送物资的船向上走。我想象这种说法还算是合理,因为我也想不起来还有什么其他的理由了。
唐云馨对我说:“看来我们里的目的地很近了。”
我们开始往回走,徐平还在等着我们。黄洛瑶搀着满面通红的木情缘,一边还在奚落她。我们回到刚才吃饭的地方,徐平还在紧张的拿着伞兵刀在等着我们回来。他见我们平安回来了,快速收起了刀子,然后迅速的向着我们走来。我还以这家伙是来迎接我们的,没想到是向万珊珊献殷勤的。
我们又开始往前走,结果没走了多长的距离,我感觉更冷了。这个时候雾气更重,基本上到了对面见不到人的地步了,幸亏是白天还能看得出雾是白色的,要是晚上可真是伸手不见五指这个词能够形容的。
我侧耳听了听,还能够听见水声,但是比刚才我们听到的那种涛声小了很多。不知道我们是偏离了溪水的方向,还是就是水流小了。我想了想,决定向着水流发出声响的地方前进。因为如果沿着雾溪往前走,说不定就能找到进大雾岭入口。
我们慢慢向着前面走去,整个大雾中寂静异常,除了我们的走路的声音,再就是树六的声音。突然我停下了脚步,我听到一些细微的撞击声音,很小但还能够听得出来。我停下来让他们也仔细听听,是不是我听到的撞击声。
这个时候万珊珊突然说:“这是冰块与冰块撞击碎裂的声音!”
我听到这里有点吃惊,这里是北纬20度左右,基本上属于地理意义上的热带了,哪里来的冰块,再说这里也没有高山冰川最高的也不过是1600米。我问万珊珊没有听错吧,这个地方哪里来的冰!
万珊珊回答说:“我有一年冬天坐船从波士顿到伦敦,一路上听到不少大西洋里面票留下来的冰块的撞击声,只不过声音比这个大很多,但是几乎是完全一样。”
这个时候黄洛瑶嘟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