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士燮的手记(2 / 4)
央政府抵抗,所以闭关锁国,仅仅靠岭南的那点收入是很难支持自己政权的,所以需要和中原进行交易还有得到正统王朝的大量赏赐。再加上这个赵佗活的时间长了点,他统治时期发生财政危机在历史上面记载着的就不少了。
至于长生之法,这个东西虚无缥缈,不知道有没有。唯一可以确定是赵佗的确是活的很长,活了一百多岁,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帝王了。但仅仅是凭着年龄说他有长生之法不可取,所以这件事情就连自己的儿子赵昧都产生怀疑。
就是这两件事情,彻底打消了孙权和士燮寻找赵佗陵墓的兴趣。后世的孙亮不相信,但是没有来得及找就被人灭了国。这件事最孙亮之后,好像再也没有被提过。后来很多盗墓贼还有一些乱世的军阀也没有寻找赵佗墓葬的心思,一直到近些年关于赵佗陵墓讨论的再度兴起。
我听到这里,心里咯噔一下,如果说赵佗后来又派人去取绝大部分宝藏很有可能。但是转念一想,赵佗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财政危机,所以只是拿出那些自己存着的私房钱罢了,因此说那个承天宝匣很可能还在赵佗的陵墓中。不管那个地方是不是赵佗的陵墓,但是按照士燮所写的陵墓建造的如此隐秘和机关重重,那么赵佗很可能把承天宝匣这么重要的东西放在那里。这么多年以来没有人找得到赵佗的陵墓,那么承天宝匣就一定还放在那里。
接着老人说:“1984年的时候南越王赵昧的王陵被打开,据说赵昧的棺椁还相当的完整,封土周围也没有被到的痕迹。”
我听出老人话里有话,于是接着他的话头说:“您的意思是赵昧的陵墓除了当年士燮进去过此后再也没人进去。换句话说,通向赵佗陵墓的地图还在,还在赵昧的陵墓中!”
蚕茧纸,汉朝时期造纸术最高技艺造出的纸张。这种纸是在东汉末年发明的,然后在魏晋时期达到了生产技艺和数量的最高值,后再南北朝时期这种造纸技艺就失传了,尽在造纸历史舞台上出现了短短的200年时间。这种用蚕茧造出的纸张,通体洁白,历久弥新,也就是长时间放置也不会像其他白纸一样会随着时间流逝变黄变脆。这种纸据说韧性十足,撕之如裂帛,抖之声响清脆,如扣金玉,就是如果想撕开蚕茧纸需要很大的力气,而且抖动这种纸的时候声音清脆悦耳。
这种蚕茧纸远远比后世是所说的那种号称纸张之王的桑皮纸要高级的多,也要好用得多。据说东晋书圣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就是用鼠须笔写在蚕茧纸上,还有怀素和尚的《圣母贴》也是写在蚕茧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