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国内资本(2 / 5)
当代却是名副其实的重工业,如今北方中国成规模的水泥厂家只有区区六家而已。
同时商人的短视让他们很少回去投资什么重工业,如今赵东云统治区里发展起来的少数重工业,基本上要么有着官方背`景,要么是有着福元公司的参与。
当然这也和重工业需要的投资金额太大有关,还是以鞍山铁矿开发和抚顺煤矿开发为例子,这些投资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国内的资本家里任何单独一家其实都是很难拿出这么多钱来的,这些项目都是需要进行广泛的集资,然后才能够顺利开办。
就和当年的福元机器厂一样,作为母公司的福元纱厂依靠背后的赵家,绝对是无法办起来的,当年为了开个头赵家就是被迫招募了诸多商股,而后续几年的连续多次增资更是吸引了北方诸多资本的加入,最后怎么多年过去后,导致福元机器厂从福元纱厂的子公司逐渐演变为一家的资本大鳄,总资产甚至已经是超过了原来的母公司福元公司。
如今的福元公司虽然还保持着对福元机器厂百分之十六的股份,但实际上更多的股份则是被分散到了整个北方资本市场里,而且占据大量股份的基本上都是各种金融机构,比如国内近几年迅速崛起的民营银行鼎盛银行,就是在里头拥有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份,这些股份可不是鼎盛银行的主办人洪旭维自己所属,而是动用银行储户资金购入的股份,严格上来说这些股份属于鼎盛银行里的所有储户所有。
其他的诸多钱庄、票号、银行也是在里头或多或少占据了股份!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福元机器厂的增股集资所需要的金额都是极为庞大的,随便一次募集资金都是好几百万两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福元机器厂连续多次进行增股集资,原有的股东们为了不让手中的股份比例减少,就需要咬着牙继续投入资金以确保手中的股份比例不降低。
当初福元机器厂的董事会就是依靠增发股份这一手段成功的把福元公司的控股比例从将近百分之五十降低到如今的区区百分之十六。原因很简单,董事会的股东们要增发股份,哪怕是当初的母公司福元公司也无法阻挡,只能是多次筹集资金进行增资,但是次数一多,那么福元公司有着其他诸多子公司的利润支撑着,但是也架不住连续多次的股份增发啊,最后是一步一步被迫降低股份比例。
这海量的资金注入,才是让福元机器厂有着充足的资金引进设备,购买外国专利,扩大技术产量,研发新式武器等等。
而每一次福元机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