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吴陈庄激战(二)(2 / 4)
前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他们预计从这里进攻同样会遭到重大的伤亡,虽然说伤亡比正面进攻要小一些,但是这种伤亡依旧是第二营无法承受的。
所以第一连的上尉连长就是在安玉龙话语落下后,深吸了口气道:“营长,如此的话,进攻部队怕是要……”
他话还没有说完,旁边的另外一个上尉连长就是心急插口道:“这样强攻,恐怕伤亡至少半数以上啊!”
安玉龙沉着脸:“诸君难道还有其他的办法?”
低下的几个军官们听了这话,一个个都是沉默了!
要是有其他可行的进攻办法,他们早就把对面的皖军机枪堡垒给拿下来了,何必等到团长赵东植亲临发飙呢!
安玉龙也是深吸了口气:“自从我部入关作战一来,经历大小战役数十场,不管是直军还是鲁军在我第三师兵锋之下都是溃不成军,今天一战,难道你们就失去了信心?”
“第三营八百将士都是靠着大帅的饷银养家糊口,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是需要他们为大帅效忠的时候了!”
说道这里,安玉龙又是看向了在座的诸位军官:“士兵们投军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我等投军为的什么?为的是让国家和民族重新崛起!如今我奉军十万大军南下即将一统中国,为了共和大业,难道面临小小的困难诸君就要退缩吗?”
安玉龙的话说的简单而直白,让在座的其他军官们一个个都是面色难堪!
是啊,他们这些年轻人投军是为了什么?
清末时代的年轻军官们,除了少数是从大头兵做起的外,其实相当多的都是年轻学生报考军校后从军的,其中固然有清朝废除科举他们试图从军谋取功名,但是受到甲午、庚子国耻而报销国家和民族的想法更多。
去年共和以后奉天军校可谓是迎来了报考高峰,今年年初奉军军校春季招生,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五千余人报考,先不提最终录取了多少人,只说这些考生们,这些考生基本上来之全国各地,有其他军阀辖区甚至南方联邦的人,他们有的是前清秀才这种传统书生,有的是读过新式学生的各地中学生,但是这些人都有着相同的特点,那就是除了对功名的渴望外,大多是有着报效国家,创立共和这种理想的年轻人。
没有理想的人是不会在战争时期千里迢迢跑去沈阳报考军校的!
毕竟如今可是战争时期,而在战争时期从军可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然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年轻人主动投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