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留德浪潮(3 / 4)
在当代中国,能够接触到当代最前沿军事理论的地方,也就只有赵东云开办的这个第三镇随营学堂进修班了,至于北洋军官学堂虽然出名,但是依旧只是一所培养初级军官的学校而已。
其实赵东云回国并崛起后,北洋又是掀起了一番留学德国的,这几年来虽然大部分留学生还是首选留学日`本,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尤其是北洋体系里的人选择追寻赵东云的留学步伐,前往德国留学,不过能够进入柏林军校的还是屈指可数,那不仅仅要官方派遣生才可以,而且还得你自己有能力考进去才行,那些自费生就不说了,基本上不可能考上军校的。
而官派生的话,这几年已经单单北洋就已经选派了前后上百人赴德留学,不过这些都是普通留学生,去就读普通院校或者普通的军事院校。
然而由于赵东云这个成功例子在前,导致袁世凯对德国的几所名校,尤其是柏林军事学院大为期待,甚至特地每年都选派了真正的精英人才专程去德国报考该校。
1902年袁世凯从北洋新军里头,先头挑选了四个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留德幼年班的年轻军官前往德国留学,要知道这四个人可都是和之前的赵东云一样在天津武备学堂幼年班学习多年,精通德文以及军事理论的,算得上当代北洋体系里能够培养出来的顶尖精英了。
然而这四个人一个都没考上柏林军校,让袁世凯颇为失望,不过他没死心,他觉得自己手下有一个柏林军事学院毕业的赵东云成效就那么大了,要是能再多几个的话那就更好了。
所以他去年又从整个直隶了搜刮七个精英人才去德国,不为别的,就为了去报考柏林军事学院,而且为了安排他们去考试,清廷的外交部门可是花费了不少功夫,但也只考上了一个历史上名不经穿的杨德明而已,今年估计还要派遣人过去应考,不过真正能考上几个就是没准了。
为了积累更多能去德国留学,尤其是能够报考那些德国名校的留学种子,北洋陆军军官学校那边还效仿之前的天津武备学堂,再一次开设了留德幼年班呢。
不过这些精英去了德国的人虽然大多考不上柏林军事学院,但是好歹是官派生呢,通过外交途径倒是可以上德国的其他几所二三流的军事学院,从整体的生源素质以及就学情况来看,比北洋体系派遣到日`本的学生比选派到日`本那边的学生要强得多。
这也算是赵东云给当代北洋带来的一个小小改变了,毕竟有着他的例子在前,不少人是希望能够和他一样学有所成回国后一飞冲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