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3 / 6)
朱友谦、昭义节度使李嗣昭、沧州节度使符存审、定州节度使王处直、天平节度使阎宝、大同节度使李存璋、新州节度使王郁、振武节度使李存进、同州节度使朱令德,三次上表劝进,请李存勖称帝,并各献货币数十万,作为其登基建国的费用,但均被李存勖拒绝。同年十月,李嗣源在戚城(在今河南濮阳)大破梁将戴思远,斩首二万级,升任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并加授同平章事衔。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嗣源调任横海军节度使。四月,李存勖在邺都(治今河北大名东北)称帝,建立后唐,是为后唐庄宗。李嗣源进拜检校太傅,兼任侍中。当时,梁唐两军主力对峙于黄河沿岸,一路梁军正急攻泽州(治今山西晋城),而后唐潞州守将李继韬却叛附后梁。唐庄宗便与李嗣源商议,欲出兵奇袭郓州,以切断梁军右翼。李嗣源亲率五千步骑渡过济水,趁梁军不备袭破郓州,被拜为天平军节度使。
同年九月,梁将王彦章率军进逼郓州。李嗣源命李从珂率骑兵迎战,在递坊镇大败梁军前锋,俘获梁将任钊等三百人,迫使王彦章退屯中都(治今山东汶上)。十月,唐庄宗自杨刘(在今山东东阿北)渡河,进抵郓州,并以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擒获王彦章。当时,唐军诸将都认为应先攻占青州、齐州(治今山东济南)、徐州、兖州等地,再乘机而动。
李嗣源却力排众议,建议奔袭汴州,攻取后梁国都。他率前军倍道兼程,于初九日抵达汴州,而后挥军攻城。梁帝朱友贞自杀,梁将王瓒开封丘门迎降,后梁正式灭亡。不久,唐庄宗迁都洛阳,升任李嗣源为中书令。
同光二年(924年),唐庄宗在南郊祭天,并赐李嗣源铁券。不久,李嗣源平定潞州叛乱,擒获叛首杨立,被调为宣武军节度使,兼任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同年十二月,契丹南侵。李嗣源又率军北征,在涿州大败契丹。
同光三年(925年),李嗣源调任成德军节度使,移镇镇州(治今河北正定)。此时的唐庄宗早已荒怠政务,纵容宦官、伶人乱政,还无罪诛杀郭崇韬、朱友谦等功臣。李嗣源因位高权重,也受到庄宗的猜忌。
十二月,李嗣源自镇州入朝,庄宗竟让诸军马步都虞候朱守殷对他进行监视。朱守殷暗中告诫李嗣源,称他已到“德业振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地步,让他早做打算。但他却不为所动。当时,李嗣源常遭流言毁谤,幸有枢密使李绍宏为其开脱,方免遭杀害。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贝州(治今河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