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李卫秦朝来当官,扶苏解说喷嚏事(3 / 6)
甘凤池武艺高强,江湖之上名气很大。他早在康熙时期曾在浙江参加过反对朝廷的“朱三太子案”。雍正时期,又联系张云如等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他们尊奉侨居在海外“吕宋山岛”的“朱家苗裔”为“真主”,准备于雍正8年秋天举事。雍正7年(1729),李卫侦破了这一集团。据记载,甘凤池并未表现出什么英雄气概,而是在李卫的诱逼之下,叩头乞求宽恕,并出卖了同志。后来甘凤池等人被判处死刑。
李卫当官
李卫与田文镜、鄂尔泰是雍正最欣赏的3个地方官,雍正称他们为“模范督抚”。除了他们对雍正绝对忠诚外,主要是因为他们治国的本领。
“为政之要,全在用人。”古今同此一理。在清初,当时主要与民休息,培植民生元气,因此对于“清廉”的要求无疑居于首位。但当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以及初步解决了西北准噶尔问题后,康熙本应及时调整用人政策,不仅要重“守”即操守,也应重“才”,但康熙未能如此,其结果康熙后期“清官”遍地,官员只图清廉虚名,不做实事,甚至贪官也扮为“清官”,吏治腐败,民生日困。雍正即位后,与李卫谈论用人时,视清官为“木偶”,因此雍正的用人“才”重于“守”,也就不拘成规,不论资格,不重科举出身。特别是李卫,非科举正途出身,但能做到封疆大吏,这在整个清代是不多见的。李卫死后,朝廷赐予的谥号是“敏达”。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李卫为官的一生。
苏州常熟县元阳观单尊师,法名以清。大历中,常往嘉兴。入船中,闻香气颇甚,疑有
异人。遍目舟中客,皆贾贩之徒,唯船头一人,颜色颇殊,旨趣恬静。单君至中路,告船
人,令易席座船头,就与言也。既并席之后,香气亦甚。单君因从容问之。答曰:“某本此
地人也,少染大风,眉发皆落,自恶不已,遂私逃于深山,意任虎豹所食。数日,山路转
深,都无人迹。忽遇一老人问曰:‘子何人也,远入山谷。’某具述本意。老人哀之。视
曰:‘汝疾得吾,今能差矣。可随吾行。’因随老人行,入山十余里,至一涧,过水十余
步,豁然广阔,有草堂数间。老人曰:‘汝未可便入,且于此堂中待一月日,后吾自来看
汝。’因遗丸药一裹,令服之。又云:‘此堂中有黄精、百合、茯苓、薯蓣、枣、栗、苏、
蜜之类,恣汝所食。”某入堂居,老人遂行,更入深去。某服药后,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