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一节

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一节(4 / 7)

、丁立,把至亲朱穆、朱全部拉上位了,权势更大了。

当然了,长公主也有收获,宗室大臣刘和总算又回来了,而且隶尚书事参予决策。

大司马徐荣和太尉张燕也可以接受,毕竟杨凤做了车骑将军,颜良和张也上位了,而吕布和赵云都是功勋显赫的战将,无人可以憾动他们的地位。

※※※

李玮打着实施新制的旗号,明目张胆地任人唯亲,而长公主和大司马竟然置若罔闻,此事立即刺痛了朝中大臣,于是朝堂上出现了一股辞职热潮。

出乎意外,丞相李玮毫不在意,一概批准。只要你愿意走,打个招呼就行。

四月上,朝廷诏告天下,按照新制,以试经选拔人才,三年一次,但大汉中兴之期,急需贤能之士,故第一次选拔直接征召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等各类人才齐聚京师,试经(考试)入仕。

一时间,朝野震动,各地儒生贤良蜂拥而至,长安太学竟然人满为患。

※※※

试经选拔在本朝一直是辅助选拔制度,主要是考儒家经文,考试方法有射策和对策两种。射策就是抽签考试,内容侧重于对经义的解释,主要用于太学内部的考试,目的是督促诸生认真读经,明了经义。对策则是根据皇帝或学官提出的重大国政、理论等问题,撰文以对,主要用于朝廷举荐的士人,皇帝和学官考验合格后,就可以授官了。

选拔新制规定,试经考试分三种,分别是行策、试经和律论。这三种考试方法按照难易程度分甲乙丙三科,每科有规定的取官名额。

本朝最初的射策考试根据难易程度,分甲乙两科。王莽时,将两科改为三科,并增加了各科的取官人数。这种考试在王莽篡国之前是一年一试,光武皇帝中兴后恢复甲乙两科,两年一试。不过随着太学规模扩大,儒生增多,考试制度随即开始改动,渐渐也就流于形式,以察举荐士为主了。

五月上,试经考试开始。丞相李玮等公卿大臣,许劭、王剪、杨彪等大儒名士齐聚太学,论卷取士。

五月中,第一次考试选拔结束。因为贤能之士远远超过了规定的取官人数,朝廷急奏长公主,请求增加名额。长公主回旨,不限定人数,有多少取多少,一个不要漏掉。

朝廷取贤良五百四十七人,全部授官。朝廷的人才危机立时得到极大改善。

天下士人闻讯,无不欢欣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