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狂风暴雨 第八节(2 / 6)
“公定,你不要担心伯父大人的安危,我离开关东前,已经一再嘱咐过子烈和子善(颜良)。如果他们撤出关东,务必会带上伯父大人。”李弘小声安慰道。
“多谢大将军。”朱穆躬身谢道,“我虽然非常担心父亲的安危,但我更担心社稷的安危……”
李弘看看他,“早在离开洛阳北上时,我就对子烈说过,关东也罢,洛阳也罢,我们能守就守,不能守就趁早撒手。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冀州,关东和洛阳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没有必要在那里消耗兵力。”
“朝廷所定的振兴之策是以河北为根基。”麴义把书信递给随后而来的文丑,笑着说道,“将来不管是谁占据了洛阳,只要他不归顺朝廷,就是死路一条。”
洛阳在朱穆心中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是大汉的根基所在。洛阳不能被朝廷所控,意味着社稷的倾覆,意味着拯救社稷之路更加艰难和曲折。朱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中十分的悲恸和苦涩。
“子烈好象对我们迅速平定冀州没有信心?”麴义接着说道,“难道我们还解决不了公孙瓒和袁绍?”
“子烈的担心很有道理。”李弘说道,“按时间推算,黄河河东段已经解冻开河,北军攻击河东的大战已经开始了。”
如果牛辅的数万大军在关西缠住北疆军,不让北疆军渡河回援,而董卓同时又派遣重兵攻击河东,那么张白骑的一万屯田兵是挡不住北军的。为了确保河东,我们要征调更多的屯田兵投入战场。北疆参战兵力越多,粮饷支出就越惊人,在这种情况下,北疆势必难以为继。唯有放弃两线作战。
“大将军和子烈一样,对界桥之战没有信心?”文丑站在一边问道。
“信心当然是有。”李弘笑着指指陷入黑暗的天空,“但也要老天帮忙才行啊。”
※※※
北疆大军一部分退守界桥北岸,一部分依托早已布置好的拒马、鹿砦和濠沟,摆下防守阵势,准备迎战幽州军。
界桥两岸点燃了数百堆篝火,炙热的火光照亮了夜空。北疆军的将士们抱着武器,围在火堆周围,取暖休息。飘浮在清河上空的寒风里,不时传来士卒们轻微的鼾声,战马的轻轻嘶鸣声,偶尔也有几声木柴烧裂的“噼啪”作响声。
北岸的中军大帐内,李弘、麴义、朱穆等军中大吏还在商议军情。
今天夕烽亭和云亭的两场大战,北疆军阵亡了将近五千人。由于撤退的非常匆忙,除了一部分可以坚持行走的轻伤员随军回到界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