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危机四伏 第三十节(2 / 6)
廷尚书台权重就是开始于此。
张温的意思很明显,在振兴社稷期间,绝对不让长公主独揽国家权柄。
大汉现在的太傅是刘虞。刘虞是宗室大臣,本朝柱石,长公主的叔伯,李弘的故主,北疆幽州籍将领的老上官,本人品行才智也是大汉上上之选。先帝临终前就曾拜他为托孤辅政大臣,但可惜先帝早死了一点,刘虞无法在先帝回来之前主掌大局。如果刘虞能及时回到洛阳,大汉社稷也不会陷入今日这般绝境。现在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天下有本事主掌国家权柄的,只有刘虞,没有谁能代替刘虞的位置,一个都没有。天下能让骠骑大将军李弘和北疆大军都能信服的人,只有刘虞一个人。
※※※
骠骑大将军李弘领大将军事,已经得到了征伐四方的战场指挥权,如今再给他行太尉事,那么军事行政权也就全部给了李弘,剩下的就是军事战略决策权。
在这个本朝立国之初的三公官制里,军事战略决策权也是皇帝的,但它有个灵活性,比如遇到了弱势皇帝强势丞相,这决策权就是丞相的,遇到了象孝武皇帝这样的强势君主,决策权就是皇帝的。后来内廷权重,大司马大将军辅政,三公官制修改,这决策权就是内廷的了。
现在长公主肯定是弱势皇权,刘虞肯定是个强势“丞相”,李弘也肯定是个强势“太尉”,那这军事决策权是不是就由这两个人共掌?不是,是三个人共掌,还有一个是监御史,这个监御史是冀州牧韩馥兼领。
张温拿出这么个三公官制,算是煞费苦心,面面俱到,把什么都考虑了。要打仗,就要钱粮,这钱粮从哪来?北疆和幽州是两个难兄难弟,一对穷光蛋,只有冀州有钱粮。能不能打仗,最后不是靠有没有军队,而是靠有没有粮草辎重。如今现状摆在这里,只要大家尊奉长公主和设在晋阳的朝廷,将来只有两个战事需要决策,一个是平叛,一个是讨董,而这两个重大决策和三个人都息息相关,即使有些分歧也不会太大。
※※※
朝廷下面就是各地州郡。
冀州牧韩馥在崔烈、马日、陈纪、袁滂四位老臣的劝说下,必定会响应,至于青州刺史焦和、兖州牧刘岱、豫州牧孔等人,当然就不要说了,这一点张温有十足的把握。荆州、扬州因为路途遥远,途经州郡又有黄巾军,所以联系不方便,不过明年春一定会得到回信,张温对他们的响应也是信心十足。太傅刘虞主掌幽州军政,骠骑大将军李弘主掌北疆军政,这两州自然就不必说了。
按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