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十二节(2 / 6)
。他留下来的目的很简单,他想看看董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何和卢植一样,不喜欢一个外戚做大将军,外戚大将军掌权之后对大汉社稷的危害非常大,本朝的惨痛教训实在太多。何虽然迫于形势需要,不得不投靠大将军,以借助大将军的力量铲除奸阉,但他也想趁着大将军和奸阉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借助另外一股力量推倒大将军。
这另外一股力量仅仅依靠门阀世族肯定不够,需要有手握重兵的武将做后盾。何当初不顾大将军何进的反对执意要到冀州,就是想当面了解一下李弘,但李弘的出身和年轻让他毫不犹豫的放弃了。一个出身蛮荒之地的奴隶,一个失去记忆的贱民,一个涉世不深甚至不懂朝政的武夫,一个年轻的浑身充满杀气的军官,只配做一只看家护院的豹子,实在不足以与其谋大事。他把目关转向了董卓。董卓出身小吏家庭,自小饱读经文,虽然久居边塞,沾染了胡人的彪悍和残忍,但他久历官场,深谙其中的阴险和黑暗。董卓明里和奸阉来往,暗里却主动投靠大将军,毫无顾忌的表明了自己对权势和财富的渴望,这种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何需要的就是这种老奸巨猾而又利欲熏心的人。但何一直没有和董卓接触过,他要和董卓深入谈谈,仔细的了解一下。
何为了大汉国的将来,殚精竭虑,而董卓为了自己的将来,何尝不是煞费苦心。
董卓一直和朝中的中官来往密切,这谁都知道,但和中官来往,对董卓来说,只是借此升官的捷径,如果长久下去,对自己的声名没有任何好处,西凉大将前太尉段的结局就是自己最好的前车之鉴。董卓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得到士族官僚的认可,跻身三公之列,但以他的出身和依靠中官晋升的事实,要想得到那些眼告于顶,目空一切的士族支持,几乎不可能。于是李儒告诉他,去投靠大将军吧,以皇后和大将军的势力,完全可以帮助他做上三公之位。
李儒一心要杀奸阉,于公于私,他都希望董卓羽翼丰满之后,转投士族或者大将军,他甚至希望自己可以帮助董卓权倾朝野,然后他就可以借助董卓的力量,为所欲为,以发泄自己心中对朝廷,对皇族,对奸阉的满腔仇恨。
何是大汉国有名的党人,他的身份和地位超然,在门阀士族中的影响力非常大,如果能够得到他的赏识和举荐,董卓极有可能得到门阀士族的支持,如此一来,董卓的仕途前景将大为改观。董卓用尽浑身解数,尽力结交这位名震天下的人物。如果自己成了何的朋友,那身份和声名将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