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邪佛(3 / 3)
“但这尊邪佛可不一样,在它面相上完全看不出半点慈悲之色,完全是一副妖邪面容,谁会信奉这样的佛像,这明明是一尊恶魔啊!”
实际上,陈道麟说的没错。
佛有息、怒二相。息即息静,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慈祥、宁静的样子,华夏的佛像多半便是如此,最典型的就是大肚弥勒佛的形象。
而怒即忿怒、威猛、恐怖之状。按照佛教的说法,佛之所以现为忿怒相,主要是为了降妖伏魔。
另外,佛的忿怒相,也叫明王身。佛经记载,明者光亮义,即象智慧。所谓忿怒身,以智慧力摧破懊恼业障之主,故曰明王。
在旧社会,宗教传播之初,为了让信徒敬畏,自然要把神像塑造得恐怖一些,毕竟几千年前,人民大多愚昧无知,对于世间万物的认知度不够。看到天上打雷下雨,将无法解释的想象,都归结于神灵的作用,不免生出畏惧之心,这就是由畏而生敬。
但是当宗教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单纯的恐吓,已经不够了。那么传教的手段,自然而然随之改变,采取了怀柔的措施,就比如神佛的造型,自然变得慈眉善目、一团和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