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旧人新识(2 / 7)
他从中寻找到一个最理想的目标,一位五十多岁的少将,这人的职位是某航空科研单位的主要领导。同时也是歼14研发项目地总负责人。
再一次,周天星启动了卦中卦,在卦象中预演栽下这人的因果树后,将会得到什么。然而,这一回的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大概是由于最近功德消耗过巨,只剩下8000多点,在卦中卦里只预演出了这人一年左右的经历,而且没有任何重大发现,却白白消耗掉了600多点功德。
正郁闷间。风中隐隐飘来那人和另一个将军的低语。
“唉!还是过不了发动机这一关,到头来还是要用老毛子的,心脏不是自己的,飞机再好也要受制于人啊。”
“可不是,说来说去,根子还是出在数控机床上,要是我们也能造出世界顶尖地数控机床,还有谁能卡住咱们的喉咙?”
“嘿!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落后就要受制于人。谁让咱们的工业基础起步就比人家晚呢。”……
听着两个老专家的长吁短叹。周天星越听越不是滋味,不由对他们连起几卦。这才大致理解了他们的谈话内容。多年以来,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落后一直是制约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瓶颈,并不是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而是生产不出来,主要零部件地加工工艺达不到相应的工业标准,主要症结正是中国没有自行生产尖端数控机床的能力,而这一领域又属于西方发达国家对华禁售之列,有钱也买不到。事实上,不止是航空业,全中国的工业进步都受制于数控机床这一环节的薄弱。简而言之,就是在要害处被卡住了脖子。
至此,周天星再也没了看试飞的好心情,而那架原本感觉无比拉风的战机,在他眼中也失去了光彩。平时也就罢了,真要是打起仗来,急需大批生产时,发动机攥在人家手上,这种事可就说不准了。
接下来几天中,周天星脑子里总会时不时想起这件令他颇感郁闷的事,同时也首次开始认真思考一些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周天星也为这些年来国家地高速发展而感到欣喜,有时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中国已经迈进了世界发达国家地门槛,有种发自内心的自豪。而两位专家地对话,如同当头浇下一盆冷水,令他无比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国家真要完全跟上世界的步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毫无悬念,周天星又习惯性地动起了歪脑筋,开始频频和长驻法国的阮清联系,让她设法收集相关情报,同时自己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企图在数控机床领域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