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未来的道路(2 / 4)
可整个梦工厂还是沦落到年年亏损境地,最终被老牌公司派拉蒙以区区16亿美金收购。
李小乐当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也很疑惑,为什么梦工厂,斯皮尔伯格这么牛还是垮了?可现在看来,自己那时候可能看那些穿越小说看得太多,被洗脑了……还以为电影就是看拍的人牛不牛,完全性的忽略了电影盈利的关键在于面向观众的那一方——渠道!
也就是那些发行公司,同时他们也通常是投资方。
没有好的发行方,哪怕你电影再牛,也没有人宣传,宣传院线也可以不给你排片,就算排片,影院也完全可以做帐黑你票房。
结果很可能是,ok~你拍了一部好电影,但是抱歉,钱被渠道赚走了,你亏损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国内张一谋导演拍《一个都不能少》的时候,初出茅庐的张伟平因为不了解发行这个环节,投资2600万人民币,可最后还是只能以800多万买断给发行方,最终亏了血本。
产生这样的现象原因在于:无论是院线,还是传媒,或者是审核的政府机构,全部都是由人建立起来的渠道,而这些所谓渠道,简单来说都是由一个关键串联的——发行人(发行机构)
比方说,未来中国最牛的渠道商——中国电影公司,因为中影掌握引进美国大片的权力,可以安排档期,同时他们与院线是直属关系,所有院线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人投资,都是由政府审批,双方之间几乎就是利益共同体。
所以在国内曾经出现过一个现象,有几年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的电影,在上映发行的时候,几乎都拉上中影老总的韩三评挂上发行人,同时也必须要拉上中影集团的一部分投资,这在行业内就叫利益捆绑。
为什么有些电影在拉投资的时候,恨不得拉上中影,华夏,保利博纳……等十几个作为同行的投资方,有时候并不是因为拉不到足够的资金,而是人人都明白,想要自己的电影在中国市章盈利,就必须要这些拥有渠道资源的企业来一起投资。
而北美市章虽然更规范一些,可当中道理却是同样的。
梦工厂出品的电影确实很优秀,可全世界每年称得上优秀电影,怎么说也有二十部左右。
那些大的发行方为什么要扶持梦工厂这个竞争对手,而砸自己饭碗?你说自己有钱想花钱推广?好,你完成可以自己去跟全美国的院线,杂志,电视台一家家的谈合作去,如果一切都顺利,没与遇上任何的天灾**,或许在十五年后……你也可以在北美建立起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