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邀缙绅齐瞻年节礼 对空房捧读绝情诗(4 / 10)
我这把老骨头,”李伟一脸的红光,不无炫耀地说,“万公公,太后这一向可好?”
“好,每日还是抄经念佛。”
“咱那小外甥呢?”
“小皇上除了温书习字,还要阅读各地奏本,处理军国大事,每天忙得很啊。”
“啊,闺女给咱捎话儿了吗?”
“捎了,”万和拘谨惯了,回话极有分寸,“李娘娘要你老人家保重身体。”说罢,唤过随他前来的两个小太监,将一个礼盒儿抬到客堂里当场交付,然后领了赏钱辞谢回宫去了。
万和一走,客堂里的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第一个起身离席,摇着臃肿的身躯走到礼盒儿跟前的是许从成,他绕着礼盒儿走了一周,煞有介事地感叹道:“俗话说,亲不亲,一家人。你们看看,大凡什么事到了节骨眼儿上,还是亲情为大吧!”
许从成这些夹塞儿的话,在场的人一听就懂——这是暗指“棉衣事件”。于是,客堂里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些人手伸得特别长,想搅和皇上家里的事,这真是自不量力。”
“别看皇上小,李娘娘又是女流,其实他们心里头亮堂得很,心中判得出忠奸来。”
“今年的子粒田征税,咱白掏了四千两银子。”
“我呢,我还不是一样,碰到这种人当道,我也只好日食三餐,夜眠一觉,无量寿佛。”
“别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君不听古人言,千人所指,无病自死。”
许从成点一把火,把众人的愤怒都引了出来。除了朱希孝,这些人都是对子粒田征税极为反对的,腹诽藏之既久,借机泄愤也事属必然。朱希孝对这些偏激之词听不过耳,遂响亮地打了一声咳嗽,待众人安静下来,他才和缓言道:“居家友聚,议论国事朝政,实乃朝廷大忌,诸位还是谨慎些个。”
虑着镇国公的声威,他这一说,众人再也不敢造次。许从成本是一盏打不灭吹不熄的逗人灯,哪肯闲着?遂转了话题儿,又指着礼盒儿言道:“大家猜猜,这礼盒儿里装的是啥?”
“银碇。”有人回答。
李高上前掇了掇,道:“并不沉的。”
“那就不是银碇了,”许从成说,“咱们猜不出,干脆,还是请武清伯打开,咱们一睹为快。”
众人一齐说好,武清伯满面笑容走近前来,看着系在礼盒儿外头的彩带及绸花,已是喜不自胜。李高递给他一把剪刀,要他把彩带剪开。武清伯舍不得剪,硬是笨手笨脚去解那彩带的结子,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