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真有点不适应大学的生活(1 / 8)
冀北的天气,到了九月中下旬,眼看金秋再望,但天气仍旧热的要命。尤其是城市里面,钢筋水泥铸造起来的森林,已经形成了局部区域的小环境,温度比郊区农村最少要高出六七度。每到日头升起来的时候,整个城市就开始渐渐的升温,到了中午连柏油路的路面都要被晒化了。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太阳落山,温度却依旧不降,地面就开始大规模的返热。整个城市就像是被架在蒸笼上一样,加上气压低,湿气大,身体稍微差上一点的人,喘气都会觉得费劲,只能躲在房间里,24小时开着空调降温。
而这种情况在过了午夜以后,两三点钟的时候,才会慢慢有所好转,热气消散干净,凉风习习。可过不了几个小时,天就又该亮了,一样是骄阳似火,杀人一样的热。
第二天,白泽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起身进行洗漱的。经过整整一百天的打熬,他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方式,每天晚上子时练气,然后就打坐调息,在似睡非睡中练习剑经中的“三步睡法”,每当外面天光刚一发亮,他自然就会从定中醒来。
作息规律的,根本不用任何外在的提醒。
出门的时候将将是早上四点钟左右,距离太阳升起还有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所以外面的热气还没有上来,晨风袭袭,清爽怡人,正是一天中锻炼的最好时机。冀北大学的北面是生活区,很多在学校任教的老师教授,都住在那里,设施完善,绿化的也好,而且边上就是干城有名的北风公园,从白泽所在的研究生宿舍楼一路跑过去,道路两边全是有些年头的老树,枝繁叶茂。
只不过,现在时间虽早,但学校退休的老人都是早睡早起的典范,越是环境清幽的地方,就越有人扎堆晨练。练太极拳,太极剑的,慢跑,散步,出来依依呀呀吊嗓子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派的轻松舒缓。
冀北大学的前身原来是由法国传教士出资建立的工商大学,其后数易校名,几度搬迁,现在这个校址也是建国后重新修建的,所以整个校区基本没什么上年头的建筑和古迹。
不过,紧挨着校区的北风公园里倒是有个在当地比较有名的“莲池书院”,算得上是处古迹。只是说是书院,实际这地方早已经翻修过数次,早就没了古时候书院的半点模样。如今也只剩了几座被提了前人诗词的八角亭子还孤零零的耸立在小孤山上。
而这小孤山,说白了其实也就是座百十米高的大土堆,据说是当年干城初建的时候,挖护城河的土石堆砌出来的。好在年头够久,山上长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