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丁忧夺情,从二品!(4 / 7)
便是赵英想出,既可以解决他的实际困难,又不影响他名声的绝好法子。
所谓丁忧:官员由于父母亡故需暂时辞官回乡守制,故作‘丁忧’,又名‘丁艰’、‘守孝’。而夺情,则是尤于国难当头,或军方,或朝政需要,强求官员不得回乡丁忧,必须留在朝庭,或者官员已经开始守孝在期限未满——就如赵英这般。
朝庭提前强令召回其出仕,这种情况便叫作夺情。上有令,下必从,丁忧一旦遇到夺情,则必须屈从。
但,大晋素来以孝治国,虽然君臣之义大于父子之情,但等闲官员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的。大晋开国数百年,丁忧夺情之事,也不过出了三件,其实中两件乃是开国之时,兵马相见的大将军,两军阵前被夺情,而后一次则是新旧两代帝王交替之机,首辅托孤大臣被先帝病塌前夺情。
尤此可看出,不是关系国之兴亡,关碍朝庭运转的重要官员……基本都不会被夺情!!毕竟,大晋国传承数百年,别看皇室人员依然不多,但官员们可算是人才济济,大才者多如过江之鲫,赵英在怎么聪明能干,也没生重要到非他不可的地步。
在小皇帝没登基上台之前,这位还挣扎在外省,苦心准备寻找机会回京进内阁呢!!
——尤此可见他的地位。
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有才归有才,但也没那么重要。
夺情——如果按正常程序走,根本轮不上他!!赵英又不想自己不守孝,被人唾弃,留下坏名声。于是……这个黑锅,自然就要由赵太后,以及小皇帝来背。
太后回护娘家,皇帝亲自下旨,赵英身为臣子,自然无法拒绝,虽则‘无奈’,却也只能对不起父母,毅然被‘夺情’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嘛,赵英可是个‘忠臣’。
“哥哥,你放心,这事好办,我明儿就叮嘱平安儿,让他赶紧下旨!!”赵太后丝毫没感觉出赵英的心机,非常痛快的就答应了。
“嗯,太后娘娘,我回朝堂……怕是沈沧瑜和段似道都不会应允,万岁爷若要下旨……兵贵神速,最好要快!”赵英仔细叮嘱。
“行,我明儿就让平安儿在大殿上,直接公布旨意,看他们谁还能反对!”赵太后用一种‘这根本不是事儿,哥哥交给我的’语气,信誓旦旦的保证,“到时候,平安儿下旨,直接让哥哥进内阁,首辅有段似道那老东西在,怕是做不得,可做个次辅……哥哥定是能当得起的。”
“别别别,千万别,太后娘娘,你这想的未